體會前人捕魚智慧 號召青年下水築石滬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16-09-11 19:12

青年局號召青年學員們一起動手築石滬,親自體會前人補魚的智慧結晶。

「桃園2016地景藝術節」的千人築石滬活動,11日在新屋海邊盛大展開,市府青年局特別結合第12場「漫走慢思蔓桃青」活動,號召青年學員們一起動手築石滬,除了親自體會前人補魚的智慧結晶外,也透過地景藝術作品的參觀,充分體驗了人與自然、藝術共生共存、相互輝映的美好。

青年事務局105年公共事務培力計畫「漫走慢思蔓桃青」,透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讓青年的雙腳踩在土地上,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傳承在地文化,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凝聚青年世代對桃園的情感。

11日一大早,參加公共事務培力的學員,在永安漁港集合下水築石滬,學員們帶起手套、挽起袖子、拿著竹簍,頂著艷陽搬運鵝卵石,體驗早期漁民的捕魚模式。

對於絕大部份學員們來說,這次的活動都是他們人生初體驗,特別又精彩。當然,也希望藉由這個體驗活動,讓青年學子接近石滬文化、認識文化資產,將新屋獨有的地方特色發揚光大。

青年局長陳家濬率同青年學員一起動手築石滬。

青年局長陳家濬率同青年學員一起動手築石滬。



活動由新屋愛鄉協會講師帶領,學員們也同步參觀了本次地景藝術節所展示的各項作品,其中,對於佇立在海灘上、由范姜明道所創作的「石滬人」最感興趣,紛紛針對造型、特色及激發出的個人觀點展開熱烈的討論。

對於范姜明道利用自然媒材創作新屋人的工作樣貌,展現人與海洋互相依存的關係,展現昔日生活型態,創造地景結合藝術之美,學員們都讚嘆不已。

青年局長陳家濬表示,石滬是早期漁民以潮汐的落差所製作的「天然陷阱」,大多由鵝卵石堆砌而成,是漁民用來捕魚的天然工具。在新屋最大的石滬範圍可達500公尺,成為海邊的奇特景緻,當地居民長期投入石滬修復的工作,期待能讓先人的智慧永遠保留下來。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