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客家文化館原為劉家老伙房,九二一震災後重建蛻變為一座具有文化傳承意涵的生態博物館。(記者黃玉鼎攝)
漫長的暑假何處去?或許可參加客家建築文化巡禮活動。市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在暑假期間,規劃「二0一六客家傳統空間文化巡禮」活動;將安排參觀潭子摘星山莊、神岡大夫第與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透過專業導覽員活潑生動的解說,可認識客家建築特色。
市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表示,客家傳統空間文化巡禮活動中,將引領學員暢遊台中市各具特色的客家建築景點;活動分四梯次(七月十六日、三十日、八月十三、二十七日),每梯次限三十五名,即日起開放報名,活動採網路線上報名。考量台中市幅員遼闊,客委會規劃於西屯區台灣大道新市政大樓、豐原區陽明市政大樓兩地為集合地點,讓參加者能就近參加活動,詳情可上市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網站瀏覽查詢。
潭子區「摘星山莊」於清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由清領時昭勇將軍林其中起建,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完工,占地八千多平方公尺;其建築特色「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故有「臺灣民居之首」的美譽。這座獨具代表性的傳統民居,在磚雕、木雕、石雕、交趾陶、木結構、彩繪及防禦體系上,都有相當精緻的呈現。
石岡區的土牛客家文化館原為石岡區望族劉家的老伙房,是石岡、東勢一帶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也是中部客家開發史上的重要據點。九二一大地震後遭到嚴重受損,經地方人士與劉家子孫四處奔走及公部門協助原地原貌重建,蛻變為一座具有文化傳承意涵的生態博物館,保存了獨特的大埔音客家文化。最特別的是石岡土牛文化館是一座「活的文化館」,因為文化館內側廂房仍有人居住,這是全國文化館中非常少有的情況。
神岡「大夫第」於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是一座兩進多護龍形式的四合院建築,採坐北朝南偏西方位。其門樓是一層樓,面寬三開間。第一進門廳,入口採簡單的凹壽式,第二進的正廳也有凹壽,前留設步口廊,正廳前面的中庭地上舖地磚,排列出變化多端的圖案,其中人字砌是主要的圖案,象徵「人丁興旺、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