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鄭文燦和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21日上午領騎Ubike,從元智大學出發踏察未來將列入市府計畫建設的「霄裡文化廊道」,並共同簽署「霄裡文化廊道建置計畫」暨「青年希望工程計畫」合作意願書。
鄭文燦指出,未來將就青年創業創新、促進在地新創企業交流與網絡發展、建置創業創新輔導培力系統、促進學生投入社會參與及社會創新、文化廊道活動之青年參與實踐、桃園市教師經典閱讀班、學生經典營等項目合作。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政府陸續建置一系列的Ubike站點,目前的站點先由點至線的連結,未來將會形成全面性的連結,元智大學是桃園區與中壢區的中間連結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今年市政府將在元智大學及內壢火車站陸續建置一連串的Ubike站點,期望帶動內壢的地方發展,校長吳志揚除了樂觀其成之外,更以具體的實踐行動,支持鄭市長的施政。
元智大學校長吳志揚表示,桃園的歷史與文化是罕見的結合閩南、客家、原住民、外省以及擺夷族等族群,是典型的多元族群文化的聚落。吳志揚說,元智校區週遭的景點,相對於其他城市化明顯的區域,保存許多在地的文化特色與景觀,元智通識教學部的老師,研究這些文化特色與景觀,串聯並取名為「桃園霄裡文化廊道」。
吳志揚表示,這條文化廊道有22公里左右,只要親自走一趟,就能完整看到北臺灣發展歷程裡的「三大人文地理區」。廊道上有著「鴻撫宮」泉州聚落、「元聖宮」漳州聚落、大火房「客家」聚落、番社「凱達格蘭」聚落,以及龍岡「擺夷」、「穆斯林」聚落,除了濃縮北台灣的開拓發展歷史外,放眼台灣沒有任何一條路線,能有這麼多元且複雜,既富歷史又具文化意涵的優質路線,它可做為桃園觀光、教學或休閒踏青的好去處。
元智大學所在地為清代的「凱達格蘭‧雷朗族」桃園四大社之一的「霄裡社」所在地,自古即流傳臺灣知名的客家諺語:「看不盡霄裡田,食不完霄裡米,斬不完鷹哥竹」。可見得區域以往的稻浪風光,閩客族群與凱達格蘭人豐收足食的歷史景像。
從元智大學校區往南行走約9公里範圍,即為桃園第一口埤塘「霄裡大池」。以霄裡大池作軸心,往南約2公里處為台灣串連埤塘最多的水圳「石門大圳」,往北9公里處為北台灣最大的水圳「桃園大圳」,兩條水圳由桃園最早的水圳「霄裡大圳」連結起來,因此構成一片特殊而密集的水圳網路。
除了水圳、埤塘的水文景觀之外,在平埔族知母六與薛啟隆於乾隆年間合作開墾,桃園最早的埤塘之一「向天陂」的周邊,自1950年代開始,政府在這裡安置了自柏楊筆下「異域」遷居的「擺夷」族群,從而形成台灣最大的擺夷聚落,並建造了台灣唯一的住居型清真寺,以及一個完整的台灣人穆斯林聚落。桃園號為「千塘之鄉」,具有多元的人文思維、自然景觀與族群信仰。
此外,元智未來將結合藝術中心、藝設系,規劃一系列的展演活動,例如以文化廊道的「霄裡田」景觀作為行銷城市的實驗場域,舉辦「霄裡文化節」和「稻穗藝術節」等活動,使桃園居民和觀光客都能共享桃園的在地文化與生活。
本次活動從元智大學出發,運用Ubike踏察霄裡文化廊道,除了能夠參觀桃園市的三大水圳,更能體驗霄裡地區獨特的文化景觀與生態埤塘、落羽松秘境等景點,讓參與者都能感受到桃園在地文化的無窮魅力。另外,市府亦與元智大學簽署合作意願書(MOU),透過「青年希望工程計畫」、「霄裡文化廊道建置計畫」兩個合作項目,為我們的年輕人打造一個可以安心創業的城市,一個充滿活力的幸福桃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