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資風享─南向資金連續買進支撐恒生指數溫和走揚 周線收漲1.29%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11-12 11:00

在2025年11月3日至11月7日的交易周中,香港股市整體呈現先抑後揚的走勢,三大指數在周初受外部因素影響小幅承壓,但隨後在利好消息刺激下逐步回升,全周最終錄得溫和上漲。具體來看,恒生指數在11月3日開盤報25999.17點,經過全周波動後,於11月7日收盤時報26241.83點,全周累計上漲1.29%,總成交額達到1.15萬億港元。恒生科技指數在11月3日開盤5936.28點,11月7日收於5837.36點,全周跌幅為1.02%。恒生國企指數在11月3日開盤9198.85點,11月7日收盤9267.75點,全周漲幅為1.08%。

上周港股市場走勢主要受多方因素共同影響。周初市場延續前周的樂觀情緒,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為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資料顯示僅在11月7日,南向資金就淨買入75.23億港元,連續13個交易日保持淨買入態勢,合計成交額達986.47億港元。此類持續的資金流入有效提振了投資者信心,尤其對中資金融股和石油石化股形成有力支撐。

恒生國企指數表現優於恒生科技指數

然而,隨著周中市場擔憂情緒升溫,科技股面臨較大拋壓,成為拖累恒生科技指數表現的主要原因。個別科技巨頭業績不及預期及行業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對科技板塊持謹慎態度。與此同時,石油石化股表現亮眼,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全周上漲1.94%,中國海洋石油全周漲幅達3.49%,這主要受益於國際油價上漲及公司基本面改善。金融股則出現分化,國有銀行股表現穩健,而保險股則小幅回檔。

個股方面,中國中藥(00570.HK)發佈了盈利預警公告,預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溢利淨額將同比下降165%-175%。這一下滑主要源於其中藥配方顆粒業務受集采業務占比增加、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導致收入規模及盈利能力下降。此外,由於中藥配方顆粒業務經營業績未達預期,公司就該業務資產組進一步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反映出行業政策變化對公司經營的深遠影響。

TCL與IMAX中國獲利年增大幅成長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01070.HK)則發佈了一份正面盈利預告,根據對公司截至2025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管理帳目的初步審查,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擁有人應占調整後利潤將在港幣9.5億至10.8億元之間,較2024年同期增長約45%至65%。這一顯著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及海外市場擴張戰略的有效實施,顯示公司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競爭力持續增強。

IMAX中國(01970.HK)公佈了其中期業績,報告期內公司收入達到5780.2萬美元,同比增加31.66%;淨利潤2389.3萬美元,同比大幅增加88.9%;每股基本利潤為0.07美元。公司表示,收入增長主要來自內容解決方案業務收入增加1150萬美元,技術產品及服務收入增加210萬美元,以及其他各類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長,表明影院娛樂市場正在持續復甦。

中國交通建設(01800.HK)發佈公告稱,上半年集團新簽合同額為人民幣9910.54億元,同比增長3.14%,完成年度目標的49%。這一資料反映出公司在基建市場的龍頭地位穩固,儘管增長率較為溫和,但仍顯示出公司在獲取新項目方面的持續能力。

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00853.HK)上周發佈公告,宣佈上實資本旗下上海生物醫藥並購基金擬通過協定轉讓方式收購Otsuka Medical Devices Co., Ltd.持有的微創醫療135,335,204股份,成為微創醫療的戰略股東。這一股權變動預計將為公司帶來更多資源整合機會,強化在醫療設備領域的市場地位。

在房地產領域,華潤置地(01109.HK)發佈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公司綜合營業收入為港幣1,024.5億元,同比保持穩定;權益持有人應占淨利潤為港幣112.3億元,同比增長2.1%。公司表示,在房地產市場調整期,公司堅持穩健經營策略,銷售回款率保持較高水準,財務狀況持續優化。

Q2財報獲利同比表現 阿里巴巴衰退  美團則是大幅增長

阿里巴巴-W(09988.HK)公佈了其2026財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收入為人民幣2,587.9億元,同比增長8%;淨利潤為人民幣276.3億元,同比下降12%。公司表示,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零售商業收入及雲業務收入的穩步增長,而淨利潤下降則由於公司在國際電商、物流等核心業務的持續投入加大。

美團-W(03690.HK)發佈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個月的第二季度業績公告。公司當期收入為人民幣756.3億元,同比增長15.6%;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65.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2.1%。公司核心本地商業分部繼續保持穩健增長,新業務分部效率持續改善。公司表示,增長主要得益於消費市場的持續復甦及公司運營效率的不斷提升。

香港股市上周有多家上市公司發佈了股份購回公告,包括騰訊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W(09988.HK)、美團-W(03690.HK)、小米集團-W(01810.HK)、京東集團-SW(09618.HK)、快手-W(01024.HK)、百度集團-SW(09888.HK)、網易-S(09999.HK)、中國移動(00941.HK)、滙豐控股(00005.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中國石油股份(00857.HK)、中國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中興通訊(00763.HK)以及長城汽車(02333.HK)等公司。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