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重申赴中宗教交流應注意安全 籲避免落入統戰操作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5-10-24 12:34

(圖/內政部提供)

針對民間研究團體 IORG 公布報告指出,去(113)年在中共官方支持下的兩岸宗教交流至少舉辦 116 場活動,約 40 間臺灣寺廟赴中與會,其中逾半數集中於福建省,主題多為媽祖、宗族祖先及黃帝祭祀等情形。內政部今(24)日表示,宗教信仰在民主國家是自由民主的一環,非為統戰目標的手段,呼籲國人赴中進行宗教交流,應保持警覺避免落入統戰操作,並於事前於內政部赴中交流專區完成登錄,以利政府能即時提供協助與聯繫,確保人員安全。

內政部指出,宗教活動在中國政治體制下,長期被視為統戰的重要工具。近年中共以「湄洲媽祖祖廟」為核心節點,強化其作為「對台信仰原鄉」的象徵地位,藉由邀請臺灣宮廟赴陸進香、分靈、參與所謂「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活動,建立情感與宗教鏈結,塑造「回祖訪根」「血脈同源」的政治敘事。這些活動表面上是宗教與文化交流,實際上卻被包裝為統戰工程的一環,用以傳遞「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一家親」「文化同源終將統一」等政治訊息,淡化臺灣的主體意識與宗教自主性。

內政部進一步說明,依海基會統計,自2019年至今接獲14件國人因宗教信仰,在對岸受拘禁、限制人身自由之陳情案件,近年來則是幾乎每月都有,類型以一貫道最多。為協助團體掌握行程風險並保障安全,內政部已建置「赴中國交流資訊公開專區」。上線至今宗教團體共有 67 家、共 2,971 人次登錄,主要交流地點仍以福建省為主,團體以媽祖與宗廟類別居多。內政部建議,宗教團體若有赴中行程,應事前審慎評估必要性,並於專區完成登錄,以利政府在突發狀況時能即時提供協助與聯繫,確保人員安全。

內政部強調,政府一向尊重宗教信仰自由與民間交流,但相關活動應建立在對等、尊重與自主的基礎上,確保宗教交流回歸信仰與文化本質,不被政治目的操弄。倘涉及違反《兩岸條例》、《反滲透法》或《國家安全法》等規定,相關機關將依法查處,以維護宗教純正性與國家安全。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