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長張善政23日主持「114年9月份桃園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聽取交通局及交通部鐵道局北部工程分局分別就「路邊停車收費及路外停車場增設」與「平鎮臨時站啟用後交通動線規劃」進行專案報告時表示,平鎮臨時站將於明(115)年10月啟用,市府將持續完善停車與交通規劃,兼顧旅客分流與市民需求,全面提升交通便捷與安全。
張善政市長指出,平鎮臨時站啟用後,可評估將計程車排班與臨時上下客點納入臺鐵停車場,既能釋出站前空間,並有助接送旅客動線更加順暢,提升整體效益。請鐵道局與交通局審慎研議,以利後續推動。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
副市長王明鉅表示,目前平鎮臨時站規劃採「維持雙向通行並增設接送區」,但臺鐵停車場須退縮4.5公尺並取消12格機車格。雖可兼顧旅客與居民需求,但若有小客車違規直行至站前臨停,恐導致僅3.5米寬的道路瞬間壅塞,因此執法與動線管控至關重要。建議鐵道局除在新富三街設置臨停區外,也應研議將臺鐵停車場部分空間納入臨停使用,以降低道路壓力並減少退縮幅度,並呼籲持續評估啟用後實際運量,滾動調整接送區配置與交通管理措施。
交通部鐵道局北部工程分局說明,規劃提出「單行道」與「維持雙向」兩方案。方案一需將臺鐵停車場退縮1.5公尺,以設置計程車排班與人行道;方案二則維持雙向通行並增設接送區,但須退縮4.5公尺並取消12格機車格。經綜合考量,建議採行方案二,以兼顧旅客與居民動線,避免單行道繞行造成壅塞,並降低對社區生活的衝擊,後續將與臺鐵協調停車位補償及相關工程改善措施。
桃園市政府交通局長張新福。
針對停車管理與收費政策,王明鉅副市長進一步指出,桃園自109年推動「機車路邊停車前30分鐘免費」政策以來,已有效帶動短時停車周轉並獲得市民支持。市府逐步導入智慧停車柱與電子化管理,確保計時公平準確,避免長時間占用,試辦範圍也由3處擴展至更多區域。未來將依需求滾動檢討,並配合114年建置1萬個智慧停車位目標,優先推動「共用臨停區」及機車智慧停車建設,全面提升停車效率與便利性。
交通局表示,全市目前設有逾2萬7,000個汽車格及5萬3,000個機車格,汽車收費比率達八成,機車則依需求收費約7.5%,並採計次或計時方式管理。自112年起推動智慧地磁與停車柱,已設置2,380格智慧車格,年底將達1萬格,營收年增約三成。另針對外送熱點設計前30分鐘免費,之後則每30分鐘收費5元機制,以提高周轉率並減少違停;同時推動208格「共用臨停區」,滿足小貨車、公車及計程車需求。
「114年9月份桃園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
交通局補充,目前全市189處停車場共提供逾2萬格汽車與近1萬格機車位,並逐步導入車牌辨識系統及充電樁,年底前將完成858槍設置。市府透過前瞻計畫推動19座立體停車場,目前已完工14案、增加6,000格汽車位,其餘工程將於116至117年陸續啟用,總計再增加逾1,700格汽車與1,600格機車位。未來將持續尋覓路外空間,推動智慧管理與即時資訊服務,逐步減少路邊停車,提升停車周轉率與用路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