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市北區港北社區中,用一張小小的「茴香券」串起鄰里情誼,更翻轉了社區生活日常。新竹市政府推動的「時間銀行」計畫,讓居民用一小時的付出,換取另一小時的幫助,這幫助也許是一頓溫暖的家常菜、一次農務上的幫忙,或是一堂用心的手作課,現代版「農村換工」的互助模式,讓人情味在社區間流動。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時間銀行是一種現代版「農村換工」的服務交換機制,居民只要付出一小時的服務、專長或物品,就能獲得對等的一小時回饋,達成互惠的社區連結。港北社區是竹市首個爭取到中央經費辦理的時間銀行,時間銀行的核心在於「互助共好」,由居民提供服務的時數,以會員制記錄並轉換為可兌換服務或物品的「茴香券」,從日常照顧、農務協助到技能分享,都能透過互換讓彼此的生活更便利、更貼心。
港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進治表示,在港北社區中,這份互助精神處處可見,金蓮阿嬤原本獨自在菜園忙碌,如今透過時間銀行邀請鄰居月雲與寶定阿嬤幫忙,不但送上茴香券,還多送了新鮮蔬菜致謝。隔天,兩位阿嬤又用茴香券換回金蓮阿嬤的青菜,互動間笑聲不斷,情感也更深厚。這張小小的票券,重啟了農村的互助精神,也帶來陪伴、健康促進與自然療癒,讓居民在交流中重溫舊日溫情。
社會處指出,港北社區時間銀行整合關懷據點與農村再生等資源,注入生活、生產、生態元素,達到健康促進、延緩失能與療癒的效果,每月第一個週六的「會員活動日」,則成為居民固定交流與媒合需求的重要時刻,截至今(114)年8月中旬已交換 470張茴香券(1張=1小時服務)成果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