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照護空間到生活日常 臺東走入德國村落學習高齡共好之道

地方中心/台東報導 2025-05-03 01:34

從照護空間到生活日常 臺東走入德國村落學習高齡共好之道

為深化鄉村長照服務與多世代共居的生活想像,由臺東縣長饒慶鈴率領的縣府德國淨零城鄉發展考察團,近日分別前往圖林根邦孫德豪森(Sundhausen)與巴伐利亞邦朗根費爾德(Langenfeld)等地,實地參訪Dorfregion Seltenrain健康亭與Dorflinde Langenfeld多世代住宅社區,聚焦高齡友善設施、社區共照模式與智慧型公共服務,汲取他山之石,思考臺東部落照護網絡的下一步。

縣府指出,在孫德豪森小鎮,團隊走進一座不僅只有等車功能的「健康亭」,這個由木構打造的簡約空間,結合了公車候車亭、社區照護站、電動車充電樁與資訊平台,不只是交通設施,也是一處支持高齡生活的社區節點。當地推行的AGATHE移動照護師計畫,更讓照護資源能深入鄉間,兼顧機能與生活感。縣府指出,該聚落的人口規模與空間尺度與臺東原鄉部落、鄉村社區相近,具有高度參照價值。

目前,臺東多數鄉村與原鄉地區已設有文化聚會所、社區關懷據點、i部落無線網路、原民文化健康站與家庭福利中心等設施。縣府接下來將研議整合既有空間與資源,透過智慧交通導入與在地志工協力,發展具有文化底蘊與科技應用的「智慧型社區照護節點」,讓照護服務更貼近村落生活,也更易被居民信賴與使用。

另外,考察團也走訪了朗根費爾德的Dorflinde多世代住宅社區,該社區以無障礙住宅為核心,串連日間托育、咖啡廳、超市、共餐空間與快遞服務,形成青銀共居、自我治理的社區生活場域。縣府認為,這樣的整合型社區模式,特別適合臺東人口結構多元、社群連結緊密的鄉村與部落地區,有助於打造共融共好的生活網絡。

縣長饒慶鈴表示,縣府推動的「日昇月好海岸村」長照園區,是機構型照護創新轉型的起點,而此次德國的社區經驗則提供了在生活場域中實踐共照的新視角。未來臺東將整合兩種路徑,從量體建設延伸到日常支持、從機構照護延展到社區共照,逐步推動更貼近居民需求的高齡友善生活圈。

縣府補充說明,未來將持續串聯部落組織、NGO、在地志工與公部門,深化鄉村照護資源的佈建與智慧設施整合,打造一張具有人情味、文化感與可持續性的照護網絡,讓臺東的長輩能安心留在熟悉的土地上,過生活,也過得有尊嚴。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