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強化水資源韌性,落實永續發展目標,台南市政府新建仁德再生水廠,採取全國首創「以水換水」模式,媒合廠商用水交換,不但有效節省約18億元的管線建設成本,更確保雙方企業用水需求獲得滿足。市長黃偉哲今(23)日主持仁德再生水廠通水啟用典禮,他表示啟用後不僅提升台南再生水處理與供應能量,也導入「一滴水至少用兩次」的換水模式,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突破以往僅供特定區域的限制,開創再生水全面應用的新格局。
市長黃偉哲表示,目前南科每日用水量高達十數萬噸,其中再生水的使用已超過一半,顯見再生水是推動環保與永續的核心策略之一。若將仁德廠的水輸送至南科,除需鋪設約30公里長的水管、增加約18億元工程費,亦將造成交通壅塞、工期拉長及碳排增加等社會成本。因此,市府採取全國首創「以水換水」模式,媒合仁德地區的奇美公司使用再生水,釋出自來水使用量,供應南科包括台積電等高科技廠商,轉化為高階製程用水。這不僅大幅節省公帑,更有效降低碳排放,朝向環境永續目標邁進。
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指出,仁德再生水廠的啟用,是市府團隊共同努力、積極爭取的成果,也讓國家在水資源回收與再生利用方面,打造出一個最完整、最具前瞻性的典範。政府雖可建置再生水廠,但若沒有產業界的積極參與配合,也無法發揮實質效益。因此,公私協力是推動再生水利用的關鍵所在。
水利局表示,仁德再生水廠發包總經費約8.62億元,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7.93億元(92%),台南市政府支出0.69億元(8%),平均每日可提供8,000噸之再生水量。仁德再生水廠是國內首座以換水方式提供再生水資源,採用仿碳交易概念延伸開創「以水換水」模式,透過媒合奇美實業公司及台積電公司間用水交換,預估可有效節省約18億元的管線建設成本、達成節能減碳目標,並確保雙方企業用水需求獲得滿足,對企業的用水管理和節水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水利局強調,近年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在「水資源永續」的概念下,民生和工業用水如何分配及利用,是現今重要課題。因此市府不僅將再生水納入新興水源,更積極協調企業促成多方合作。目前台南市已建置3座再生水廠,包括永康廠、安平廠及仁德廠,總供應量達每日6.3萬噸,預計至115年將可達9萬噸(永康廠2萬噸、安平廠6萬噸、仁德1萬噸),讓市民與產業都能獲得穩定供水保障。不僅相當程度的紓解南科廠商的需求量,也不會排擠到自來水的用量,對於穩定民生用水有很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