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府昨(31)日邀集各局處及37區公所召開113年災害防救業務年終檢討會議,回顧去(113)年臺南市面臨多場重大災害,包括4月3日花蓮7.2級地震、4至5月豪雨、7月凱米颱風、8月豪雨、9月山陀兒颱風及10月康芮颱風等,累計市府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次數達10次,總開設時間約465小時,儘管挑戰重重,市府團隊在危機中不斷磨練,從災害中學習並精進,為打造抗災力強、復原力佳的韌性城市而全力以赴,目標是讓臺南成為所有市民心中安心、安全的家園。
市長黃偉哲表示,防災工作是保障市民生活安全的基石,市府長期致力於社區自主防災能力的培養,務求防災向下扎根。臺南市在災害防救深耕計畫中,連續12年榮獲中央評鑑「特優」殊榮,去(113)年為「強韌台灣大規模風災震災整備與協作計畫」第1年,台南市延續深耕計畫之成果,持續擴大推動強韌台灣計畫,並在績效管考中榮獲「績優縣市」殊榮。此外,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連續8年獲經濟部水利署「績優縣市政府」肯定,累計共建立57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去年更以歸仁區七甲里的創新防災模式,榮獲內政部消防署「韌性社區評鑑計畫」全國第一,已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特優殊榮。
市府在其他類型的防災社區建設也有顯著進展,包括設立16處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其中2里獲農委會銀質認證、8里獲銅質認證;韌性社區方面則設立10處,其中4處獲得2星標章、4處獲1星標章,成為其他縣市學習的典範。同時,市府輔導超過1,805名市民取得「社區防災士資格」,其中7人更榮獲內政部評定為績優防災士,展現臺南在基層防災能力上的深耕成果。
秘書長兼災防辦主任方進呈指出,市府每年汛期前都會對各區公所進行跨局處聯合災防考核,藉此檢視基層防災能力並鼓勵創新作為。去年新營區公所以「甲組特優」表現脫穎而出,透過結合多元主題活動與科技應用,吸引超過5.5萬人參與防災宣導,並增設防災科技設施,展現深厚實力。白河區公所獲「乙組特優」,著重於土石流防災計畫的創新,包含更新潛勢溪流警示標誌及設置淹水感測器等;而大內區公所則獲「丙組特優」,透過手繪宣導用品、防水擋板拆裝教學及短影音創作等,將防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廣受居民好評。
消防局長暨災防辦副主任李明峯表示,去年適逢臺南建城400年及臺灣燈會在臺南舉行,市府為展現防災決心,於2月率先全國舉辦年度災害應變演習,首創結合水災、旱災與燈會緊急應變的「三合一」演習,動員政府、民間與國軍協作,驗證臺南市防災體系的完整性,為大型活動的公共安全樹立新標竿。同時,為強化應變能力及國際救災整合能力,市府再於5月25日於東區臺南榮譽國民之家舊址舉行震災應變實兵演練,利用部分破壞的建築模擬震災場景,並進行36小時不間斷搜救演練,全面驗證特搜隊韌性與實戰能力。這些創新演練充分展現市府防災團隊的專業與執行力,為全國樹立典範並強化臺灣整體災害應變能力。
災防辦執行秘書王雅禾參議表示,去年因颱風、豪雨、地震等自然災害,對臺南市的基礎設施帶來相當程度損害,僅災後復建工程的案件數就已經超過400件,由於臺南市的災準金於7月凱米颱風用盡,市府先於8月向中央申請復建經費,單次總額高達近14億元,後因山陀兒颱風和康芮颱風的接連侵襲,市府再向中央提報復建工程補助,累計市長黃偉哲上任6年來已投入約63億元災害經費,辦理超過1,100件災後復建工程,積極突破財政困境,並領先全國首創唯一由災防辦擔任「災準金單一專責窗口」,持續落實三個創新機制:「災準金全生命週期管控」、成立「施工品質抽查小組」及「防汛抽查小組」。
黃偉哲強調,未來,臺南市政府將持續推動減災整備、深化社區抗災韌性、強化公私協力機制,並以更創新與嚴謹的態度全面提升災害應變能力,為市民打造宜居、安全的永續城市,共同邁向理想家園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