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正、楊麗花 獲頒北市無形文化資產證書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4-09-16 09:25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15日於西門紅樓舉辦「藝以人揚-113年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授證典禮」,本次授證典禮由臺北市長蔣萬安親自出席為兩位藝師授證,為傳統工藝斲琴保存者林立正及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保存者林麗花(楊麗花)頒發證書,展現市府對無形文化資產之重視。同時文化局也於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無形文化資產授證特展,呈現兩項無形文化資產之美,同時彰顯兩位藝師在各自領域的非凡貢獻。

市長於典禮致詞中表示,感謝兩位藝師長久下來對無形文化資產的貢獻,傳統藝師除了需要在該領域多年的耕耘,熟稔並掌握藝術,更需要透過該藝術傳遞時代積累的厚度,成為演示者、傳遞者等多元身份。期望透過活動的舉辦,能讓更多市民更加認識臺北市的傳統表演藝術及傳統工藝,從而成為保存維護文化資產的一份子!並表示市府團隊將持續努力,文化局將結合各個單位、民間團體和各方資源,讓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的工作持續進行,這份文化傳承的精神將會在未來繼續延續,讓臺北市的文化之光更加耀眼。

斲琴保存者林立正 致力傳承斲琴傳統工藝

斲(音同卓)琴即是古琴製作的傳統工藝,一張古琴的製作與修復匠師需同時具備木工、漆藝等多項技藝,林立正藝師踏入斲琴領域數十年,致力於傳承斲琴傳統工藝,辦理古琴雅集活動與展示,製作古琴外亦專精於修復古琴,如國立故宮博物院修復館藏元琴雪夜冰等,至今製作與修復古琴逾80張。林立正藝師在授證典禮上表示,這個技藝是一份傳承工作,需要漫長時間投入,隨後也開心表示,現在有很多學生認真來學技藝,希望能將斲琴工藝延續下去,大家一起努力。

林立正除持續精進自身斲琴技巧,更於1998年創立「梓作坊古琴造作工坊」,推廣傳授斲琴技術,並自2011年起開展多項傳習計畫及古琴修復紀錄,保存推廣傳統工藝。林立正藝師深耕斲琴工藝50餘載,從古籍中推敲斲琴工法以及古琴大師孫毓芹的指引,發展出嚴謹的斲琴工序,並無私傳授給學生,對斲琴工藝的建構與傳承具有重要影響。

歌仔戲保存者林麗花(楊麗花) 持續本土原生劇種歌仔戲推廣

林麗花(楊麗花)藝師作為臺灣歌仔戲代表性人物,從6歲初登台到成為知名歌仔戲演員、製作人,林麗花(楊麗花)經歷過多種類型的歌仔戲演出形式,並打破一般民眾對於歌仔戲的刻板印象,將歌仔戲帶入國家殿堂演出,持續於本土原生劇種歌仔戲的推廣與傳承上不遺餘力。楊麗花藝師今天在典禮中表示,她一生都是為了歌仔戲,演了很多年,太侵入了。楊麗花最後也強調,雖然人退休,但心還沒退休,為了歌仔戲我會再努力,下次若有機會,一定會回來表演。

楊麗花投身歌仔戲達70餘年,除了歌仔戲演出的藝術成就外,亦投身歌仔戲教學推廣事業,1981年開辦「歌仔戲訓練班」,培養出如陳亞蘭、紀麗如等新一代的知名歌仔戲演員。楊麗花歷經內台、外台、電台、電影、電視等歌仔戲不同型態演出,並引領電視歌仔戲潮流,進而將歌仔戲表演藝術推向海外,亦進入國家級劇場演出,楊麗花於1990年代至2010年代多次於國家戲劇院舞台公演,2012年楊麗花將傳統歌仔戲結合現代劇場特效,於小巨蛋演出《薛丁山與樊梨花》蔚為風潮。楊麗花藝師對於歌仔戲推廣、傳承影響甚鉅,是歌仔戲傳承之重要瑰寶。

無形文化資產授證特展特展 剝皮寮現正展出中

對於兩位藝師的卓越貢獻,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授證典禮外,於9/7~9/29在剝皮寮歷史街區173-35、37、39展間進行「斲琴」與「歌仔戲」等無形文化資產特展,民眾將可透過展示了解斲琴製作工序,以及歌仔戲的發展介紹。本次展出亦將陳列林立正修復與製作的「宋琴玉壺冰」、「仲尼式古琴大壯」、「此君式古琴」、「伏羲氏古琴」等四張具代表性的古琴,歌仔戲展區則有林麗花(楊麗花)早期錄製唱片歌仔戲音樂播送,包含經典的七字調《身騎白馬》,仿童聲的《安安趕雞》,以國語演唱的《快樂人生》等作品,讓民眾遇見各種不同的楊麗花。

特展期間也於9月17日中秋佳節晚間6點,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廣場舉辦楊麗花歌仔戲影片戶外播映活動,回味1960至1990年臺灣歌仔戲的輝煌時代,同時也於九月舉辦「古琴與歌仔戲鑑賞」,讓民眾對斲琴與古琴音樂有更多認識。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從2008至今,共登錄24項無形文化資產,總計39個保存者及團體,含括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與民俗活動,種類豐富多元,未來文化局也將延續與推動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臺北城市的深厚人文底蘊。詳細活動資訊,請上設計臺北粉絲專頁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