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利器 皮膚病灶明顯改善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4-06-28 09:41

徐瑋襄醫師說明,病人治療前軀幹呈現大面積苔蘚化病變,經治療後,皮膚癢感減輕許多。

14歲的C弟弟從小就深受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全身遍布濕疹與抓痕,家長帶他去到很多診所就醫,但每次都是擦完藥後好一點,然後又很快復發,C弟弟也因為這樣變得心情低落、對治療不抱希望。後來到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小兒過敏風濕免疫科就診,接受口服藥物與照光治療,並在醫療團隊、C弟弟、家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申請到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杜避炎,經過規則治療後,C弟弟的皮膚病灶明顯改善,晚上終於可以好好睡覺,生活品質改善許多。

徐瑋襄醫師說明,C弟弟剛至新竹臺大分院就診時,異位性皮膚炎狀況已十分嚴重,全身至少30%的體表面積都有皮膚病灶,四肢尤為嚴重,關節處皮膚都長出厚厚的苔癬化病灶,表面還加上多處滲血滲液,屬於極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起初家長只希望拿藥、擦藥治療就好,不打算長期治療,經醫療團隊的解釋與努力溝通,家長才了解長期控制與追蹤的重要性,同意讓C弟弟接受長期且規則的治療,而這也往往是許多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及家屬容易忽視的部分。

徐瑋襄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台灣兒童最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皮膚疾病,過去對於重度及極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除了固定塗抹類固醇藥膏外,只能用口服免疫抑制劑或是口服類固醇加以控制,既要擔心過度抑制免疫力,傷害肝腎功能,造成代謝異常等副作用,更深受其控制效果有限的困擾,隨著醫療科技進展,有愈來愈多種生物製劑問世,這些生物製劑能更精準的去抑制疾病的發炎機轉,使治療效果更顯著,也給病人與醫生更多治療的選項。

徐瑋襄醫師說明,目前健保署通過給付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基本上可以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針劑型生物製劑 (例如: 杜避炎),每兩周施予皮下注射,主要機轉是阻斷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相關發炎細胞激素(介白素4與介白素13),以達到治療皮膚病灶的作用。自今(113)年2月開始,健保署放寬杜避炎給付標準,從原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調整到6歲以上符合條件之兒童,預計將可以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病童。

第二類:口服劑型生物製劑 (例如: 銳虎、喜繽果),需每日服用,主要機制是透過抑制Janus激酶以阻斷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炎反應傳遞鏈。目前健保署給付標準為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的兒童。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