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黑洞的磁吸效應 重電與生技 大同拿出看家本領 有機會發股利了!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4-06-27 14:15

台灣的未來靠AI,AI的算力靠電力!全球搶進AI風潮方興未艾,算力與電力將成為企業與國家勝出的關鍵。輝達、聯發科等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加入搶綠電的行列,相關綠能股大漲,儲電、售電題材不斷擴散。而生技月將至,生成式AI將加速新藥開發,智慧醫療導入AI將打造台灣"護體神山"。而夙有生技界台積電美譽的CDMO大廠保瑞,以精準的併購眼光快速擴張,法人調升EPS評價,後市看好。

台灣儼然已成為AI島,全球三大雲端服務供應商紛紛宣佈來台建資料中心,傳蘋果也將跟進,讓蘋概股也找到著力點。另一方面,美國電力基建帶旺變壓器輸美的產業,除了華城的訂單令人稱羨,美國電力大使專程來台簽下大同,更令市場驚艷。據業界評估,美國重電需求強勁,變壓器供不應求,至少還有三年好景。

智慧醫療導入AI技術打造台灣「護體神山」

生成式AI將加速新藥開發

隨著AI浪潮一波波席捲而來,無論是新聞焦點、全球資源或是涉入領域,人工智慧彷彿黑洞般將其吸入,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不受到AI的影響。若檢視NVIDIA目前涉足的產業,包含汽車、能源、金融服務、智慧城市、機器人、醫療等至少十九個領域,因此無論您是否了解AI,都已經無法自絕於這波AI科技趨勢之外。

全球前三大雲端服務供應商 來台搶建AI資料中心

近期,全球前三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紛紛宣佈來台投資,要建立AI資料中心,除最早投入的GOOGLE已經在彰濱工業區設置外,微軟首座資料中心預計將在桃園興建,亞馬遜旗下網路服務公司AWS也預計在台灣興建三座資料中心,甚至市場傳出連蘋果(APPLE)也規劃在台設置資料中心,台灣儼然成為一座人工智慧島,不僅匯集全世界的目光,也帶來全球資金的蜂擁而至。

當然,全球科技大廠選擇台灣作為建置資料中心的優先地點,除了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生產的重鎮、充足資通訊人才與網路基礎建設,另一個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台灣相對低廉的電力費用,但費用低廉還不足以支撐資料中心的營運,供電的穩定性恐怕才是台灣要面臨的重大課題,預計至2026年資料中心的總用電量將超過一兆度(1,000TWh),相當於日本全年的用電量,其用電需求也較2022年增長一倍。

AI超級電腦是吃電怪獸 台灣發電儲能不斷電任重道遠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於訪台期間表示,因AI超級電腦需要充足的電力,擔憂台灣供電問題對資料中心的設置是一大挑戰,而不久後內科即發生停電危機,似乎也印證了黃仁勳的擔憂。但,危機往往也是轉機,這波停電危機也再度帶出重電產業的商機。

然而,在以電子股交易佔比超過六成的台灣股市,大多投資人對於重電產業也是相對陌生。重電產業包含重型電氣設備,處理高電壓、大電流、高功率的電氣工程領域,主要產品像是發電機、變壓器、馬達、高低壓配電盤,扮演著提供穩定電力供應的關鍵角色。

為何近期重電產業股價走勢兇猛?主要有四大主因,包含全球進行能源轉型,加速基礎建設、電價調漲加速老舊電力設備淘汰、美國兆元基建與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本月中,美國前阿肯色州州長來台拜訪大同,力邀公司赴美設廠,顯見因目前美國急於進行能源轉型與建置AI資料中心,導致用電需求暴增,也帶動重電設備缺口擴大,而全美輸配電與變壓器設備已有七成五使用超過25年,也已經到了汰換的時間點。

AI生技醫療興起 將大幅縮短藥開發時程

另外,台灣在2022年也提出「強韌電網計畫」,預計十年內投入預算5,645億,計畫重點在於提升設備穩定度,以降低電網集中風險並阻止停電事故擴散,也將帶動這波重電產業至少十年的榮景,相關概念股如大同、華城、中興電、士電將長期受惠。

除重電產業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為生技醫療產業。根據研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市場報告,2022年全球AI藥物發現市場產值規模約為6億美元,預估到2027年可成長達 6.6倍達到4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45.7%,AI藥物新藥市場規模成長驚人。

此外,成功開發一項藥物,平均需要10~15年的時間,新藥開發成本平均10億美元,甚至可能超過20億美元,而進入臨床試驗的藥物約有九成最終未獲得批准上市的許可,因此新藥開發所需耗費時間與龐大的成本往往是造成新藥開發失敗的主因。生成式AI技術將能加速新藥開發流程,也降低整個藥物開發過程風險,節省寶貴時間和金錢,提升藥物開發效率,在一份由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和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共同撰寫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生成式AI可以為藥物開發到臨床前階段節省至少25∼50%的時間和開發成本,更是大大提升新藥開發成功的機率。

AI分析與智慧設備 開啟台灣「護體神山」模式

目前NVIDIA的AI技術除應用於藥物研發外,還包含基因體分析、醫療設備與醫學影像,可結合台灣產業優勢,發展精準醫療、智慧醫材設備與遠距醫療,可望成為台灣的「護體神山」。透過台灣高水準醫療服務體系,結合IC產業、工具機及各種臨床實驗導入的AI技術,將形成關鍵且跨領域的新產業聚落,讓生技醫療產業成為台灣新亮點,相關智慧醫療概念股如宏碁智醫(6857)、雃博(4106)與睿生光電(6861)也可留意。

今年是台灣的AI元年,人工智慧這個黑洞仍持續影響世界的運行,未來將隨著跨領域的AI新應用持續推出,也將帶領台灣的產業發展可望不斷升級與成長,而這波人工智慧浪潮才剛開始啟動,你(妳)準備好迎接人工智慧浪潮帶來的改變了嗎?

美國電力大使專程來台簽MOU

大同浴火重生 強項還是重電

被市場譽為電力大使的美國阿肯色州前州長麥克.赫卡比專程來台,與大同簽訂合作意向書,更同意協助大同在美國推展業務,他為何獨厚大同?大同有什麼能耐可以承接這份大禮?

大同電鍋、電扇等家電產品大家耳熟能詳,甚至外銷全球打響台灣家電王國的美名,為世人所不知道的是,大同最強的其實是重電。

電力系統升級轉型 為公司強勁的成長引擎

大同的重電事業發展非常早,早在1955年林挺生時代就與東芝技術合作生產機械電表及各式馬達,1963年成隨後立生產變電器及電纜,1977年更配合十大建設,完成中鋼爐渣處理設備及桃園機場整套變電所,還曾經贈送政府一台一萬KVA的變壓器,用以援助越南。

2020年大同經歷一場股權大戰,以王光祥為首的市場派獲得最終勝利,新任的經營團隊開始整頓財務,彌補前朝的虧損,重新定位大同為節能減碳的專家,將過去的九大事業體整併為電力、新能源、消費型電子、不動產等四大事業,旗下並有精英、大世科、福華電子、尚志精密等四大子公司。

在組織優化、整合、強化分工下,目前營收比重電力應用占約36%、新能源占比約24%、家電占比為28%,以及不動產事業群;其中,從電力應用和新能源合計已達到60%來看,電力系統的升級與轉型,已成為公司強勁的成長引擎。

大同重電產品包含各式電力變壓器、配電變壓器、電抗器、配電盤、氣體絕緣開關設備,是全台唯一擁有161kV 728MVA大容量電力變壓器實績之變壓器製造商。據悉,全球最大燃氣渦輪發電廠大潭電廠的9個機組中,即有8個機組變壓器是由大同承製,其中第8、9號機組之主變壓器,容量超過500MVA,刷新國產變壓器承製最大容量紀錄。

同時,低耗能高效率的非晶質變壓器成為綠電設備首選,大同非晶質變壓器在台市佔率超過6成,具承製業界最大容量6000kVA油浸式及9000kVA模鑄式非晶質變壓器實績,並成功外銷至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國,實力不容小覷。

2016年蔡政府推動非核家園,計畫在2025年再生能源要達到20%,然而,太陽能、風力發電建置速度趕不上用電量速度,跳電、缺電事件頻傳,台電斥資5645億推動強韌電網計畫,規劃在十年內逐步汰換老舊電纜及變壓器,同時與綠電併聯,達到分散強固的目的。

在手訂單逾百億元 能見度看到2025年

大同連續拿下三標案,分別為低壓智慧電表17.8億元、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儲能案26.25億元後、大安超高壓變電所345KV電力變壓器設備暨水冷卻系統設備案19.3億元。另外,強韌電網計畫使高壓電纜需求遽增,大同也取得電纜46億元訂單,目前在手訂單超過百億元,能見度看到2025年,成績斐然。

為滿足訂單需求,大同今年第一季新設產線,生產161KV及345KV電纜,預估將提升30%產能。重電廠內部增設設備及調整產線配置,加上場地擴充,將再提升30%配電變壓器產能。

另外,美國電網同樣遇到老舊的問題,加上人口增長及AI資料中心興起,用電量大增,政府計畫汰換老舊電網,變壓器需求隨之攀升。今年四月,大同變壓器通過北美UL安全認證,打開美國市場大門,目前公司鎖定美國加州、德州與大西北地區的電力公司、EPC與新能源系統廠進行銷售,第一筆訂單預計年底出貨,並定調今年為衝刺美國變壓器市場的元年。

阿肯色州前州長認為,電力是國家安全的基礎,為防止國際大廠或特定國家壟斷,迫切扶植新的供應鏈,而大同在變壓器領域已具有一定實力與競爭力,雙方簽訂合作意向可帶來雙贏的果效。

大同2023年營收503億元,年增45%,EPS 1.03元。受惠訂單滿載,今年重電業務約成長25%(不含美國),法人預估,今年營收成長16.9%,至588億元。並恢復以往毛利水準19.05%。由於先前處分芙蓉大樓預估將貢獻每股稅後純益2.5元,預期在第二季認列,帶動全年EPS年增265%,至4.09元,有機會在下半年或明年發出股利,終結23年未發股利窘境。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