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鎮一群種植各種不同作物的老農民,每天都會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討論種植法,切磋長年來親身體驗種植心得,再以廣眾技術提升農作物品質,其中不乏數十年的種植經驗,有人質疑這沒有規範的座談對耕作有用嗎?不過農民們表示,農業技術在民間,雖農政單位努力輔導,但老農仍不敢輕意放棄原有種植技術,在一起探討中,有感三個臭皮匠、將勝過一個諸葛亮,致休息間聚在一起可增加感情及喝茶討論種植技術不是很愜意嗎。
大甲鎮義和里興農公司老闆王宗基長年來注重農民能得到種植技術及收益,數十年來設有一座空廣的空間,讓農民座在一起共同切磋親身體驗的種植心得,其中有種玉米、稻穀、西瓜、瓟仔、苦瓜及芋頭等各種農友,每天一大早不請自來,把他作物所遭遇的病蟲害是如何驅除、施用肥料、替植方法等,都以談天的方法提出與大家討論,接受意見改進,達到克服困難目標。
農民表示,雖然農政單位專家經常做專題講座,可是其中專業技術非是一聽就懂,非得臨場體驗才能獲得種植奧妙,致有些老農不敢輕意嚐試,而他們之中不乏已有五 、六十年以上經驗的老農民,雖是傳統技術不比現代的科技種植,但是卻仍有相當效益,兩種種植方法去蕪存菁,如未能突破的困難再請教專業,對生產的品質、產量都有佳的效果,他們常聚一起,有時還會一起出國觀光旅遊,無形中成為要好的朋友,讓有些老人家感到羡慕。
這些農民長久的在一起,喝茶、吃水果、餅乾都是王老闆免費供應,而且也提供農藥的使用方法,致每天一大早就有一大群老農齊集一起,目前最讓他們頭痛的是農缺工,施農藥、灑肥料已開始應用無人機替代人工,而他們年齡難學習這新興起的科技,祗期待政府多為老農辦無人機學習,讓他們工作上得到更輕鬆、減少一點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