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的關鍵─發展循環經濟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4-01-04 14:15

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2030永續發展議程」,包含十七個彼此相關、互相連動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永續資源與健康的生態環境是支持經濟活動、社會基礎的根本條件。實踐永續發展的優先關鍵是,讓經濟的生產與消費活動不造成自然資源耗用與環境衝擊。

永續發展包含三大支柱:環境、經濟與社會,以及治理共有四大面向,彼此是互相連動的系統。人類透過生產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將「環境」提供的各式資源轉換成能滿足我們生活所需的產品或服務,提升整體「社會」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而從地方到國家到全球的「治理」模式,深層地影響了環境、經濟與社會運作的方式。

社會面:涵蓋人類活著的社會基本需求,包含我們想要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需求和渴望、期待生活有好的品質、對於自我主張有平等發聲的權利等等。相關目標包含SDG 1、2、3、4、5、6、7。經濟面:串聯環境和社會面,由生產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將環境提供的各種資源轉換成服務和產品來滿足人類的社會需求。相關目標包含SDG 8、9、10、11、12。環境面:包含了自然環境裡提供的各式資源,像是水、土地、金屬及非金屬物質;生物多樣性,帶來豐富多元的物種和維持各個生態系的平衡和調適能力;以及生態系統功能,為我們提供養分和氣候調解等的生態系統服務。相關目標包含SDG 13、14、15。治理面:面對氣候變遷等巨大挑戰,需要全球團結以SDGs為目標,串聯和統整所有努力,才有機會翻轉未來。相關目標包含SDG 16、17。

資源可循環運用的經濟模式

圖 片 來 源 : 《 循 環 台 灣 》 

▲圖片來源:《循環台灣》

不永續的成因,來自「經濟活動」不斷開採原生物料,同時卻又排放廢棄物到「環境」中,造成環境被破壞以及大自然失衡,讓後代面臨資源短缺的困境。然而環保行動只能減緩卻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無法永續的經濟模式才是環境問題的根源,所以關鍵在於改變經濟活動運作的模式。若能夠大幅重新設計經濟活動中使用資源的方式,讓我們在滿足生活所需時,不再無止盡地開採寶貴的資源,也停止甚至回復環境的創傷,送回養分到環境中。這種採行資源可循環運用的經濟模式,就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個資源可回復、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相較於線性經濟「開採─製造─消費─拋棄」的模式,循環經濟採行「製造─使用─循環」的模式,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提升能資源效率,從源頭避免污染與廢棄物的產生,使用更少資源來創造更多價值。循環經濟可直接帶動SDGs中經濟面目標的進展,滿足人類發展所需,促進社會面的目標,同時減少了資源需求、碳排放與廢棄物,提升環境面目標的表現。

要推動台灣的永續發展,政府、企業及致力於永續發展的社群和民間組織,應先檢視使台灣未來無法永續的關鍵挑戰有哪些,能從整體系統的角度來看SDGs之間的關聯性。例如教育程度會影響健康、就業;永續農業需搭配水資源、能源的規劃。工業發達的台灣若能聚焦在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民間力量的參與將是台灣邁向永續最重要的動能。

(文章節錄自循環台灣基金會官網)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