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楷恩,服裝設計背景出身,兼差視覺藝術家。其作品特色為手工感、拼貼、重複的圖形,以及色彩和異材質的雜揉。創作多源自日常的景觀探索,尤其是地方社區與邊緣處所。大量搜羅台灣地景、草根人文,「比起高大尚的精緻文化,人們口中不入流的台味與怪力亂神更能吸引我」,對他而言這些更能反映生活的軌跡,餵養他的美感與想法。
從認識這片土地到創作,挖掘自身與文化的連結,套入作品,回到每個生活片段和文本裡找線索,讓每一塊布料、每一張拼貼來到人們眼前,都是經過自覺與智性反覆辯證後的產物,楷恩藉由創作過程表達身分的認同。
▲陳楷恩《瀟灑落魄人》, 紙材 , 21x28cm , 2020
▲陳楷恩-羅大佑專輯封面呈現豐富的地景結構
地景觀察家是我的副業
撇除創作身分,楷恩笑說自己是「地景觀察家」。展覽現地製作的大型拼貼《地景-1》,解構重塑道地「台味」的畫面,轉化成有機流動的本土變幻物語。觀者在欣賞時能親切聯想到拼貼元件的原畫面,亦同時捲入楷恩重新安排的奇想漩渦。而作品的位置也呼應著日常生活,《地景-1》並非是進入展間一眼便能看見的作品,楷恩想與觀者共感平時在觀察街景上的小確幸,是在路上一個回頭的驚呼:「ㄟ~這裡怎麼有這個!」。
▲陳楷恩《地景-1》, 藝術微噴、紙材 , 198.5x204cm , 2023
合作的化學反應
楷恩與本次共同展出攝影師呂昀在過去已有多次商業上的合作,近期更是剛共同完成一件專輯案件。呂昀在畫面上顏色與符號的處理、曖昧的氛圍烘托與自身散發的東方女性、被殖民美感,是楷恩所欣賞的,並以新作《紅花》系列以作回應。
▲陳楷恩 , 《紅花》系列, ,2023
《紅花》系列借鑒呂昀《花卉人體》的語彙,以男性視角出發,將男性肌肉線條的陽剛美學轉化成花卉的柔軟唯美。衝突卻不衝撞,拿捏融合的流動感,詮釋出「中性」的韌性。焦點裝置作品《舞團/彩排-1》則是楷恩繼頭套系列探索容貌焦慮議題後全新的三維人體拼貼。外型取自呂昀《跟鞋》系列中人體下半身的輪廓與系列中踏步向前的堅毅象徵,用對稱美學營造循環感官,表達本次展覽中性意涵之一的流動。將平面轉為立體,提供視覺藝術的另一種觀看視角。
▲陳楷恩,《舞團彩排-1》,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規劃,2023
生活、工作 - 平衡
資訊爆炸、網絡媒體發達的年代,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視覺藝術產業獨樹一職,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相當重要。興趣、工作、創作,三者以楷恩直覺定義,興趣是啟發、工作是養活自己、創作是表達。目前的狂熱興趣就是創作「任何情況,當靈感來敲門時,真的很難去拒絕他。」楷恩笑說:「接下來是音樂,最後可能還是兜風吧。」
從楷恩的對話中,皆真實反映著他個人魅力與創作脈絡,如此坦率表達自我的他是如何面對迷茫時刻。楷恩回答自由工作者是拿自己的名字對賭,工作狀態的好壞都需自己承擔,如果遇到低迷的時刻,原本的生活習慣和信念就會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規律的生活既是他創作養分,亦是他健康心態的良藥。
▲陳楷恩 《灰地速寫》標誌性節奏感拼貼與滿滿「台味」元素
過去、未來、轉變
回看創作生涯,楷恩認為自己有所成長,淡然處在同一個階段。透過這次展覽,感受到自己這下半年的改變,思想變得自由,擺脫原先對自己服裝設計師的期待。
審視目前的狀態,雖沒有完全滿意的時候,但這也是推自己往前的動力。接下來,楷恩將繼續以視覺藝術家的身分發表個人創作與環境溝通。今年12月在台南即將有全新的作品展出,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圖.理善藝聚空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