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政傑醫師:吞嚥機能會隨著年紀慢慢地退化,吞嚥肌肉也需要運動。
85歲婆婆患有失智症,長期都是由家人陪同看門診,最近幾次回診都是兒子代為看診領藥,兒子憂鬱的詢問醫師:媽媽最近失智症愈來愈嚴重,吃東西都容易嗆到,不知道有甚麼方法可以改善?
北榮新竹分院家醫科劉政傑醫師指出,進食是失智照護上一個重要卻又複雜的問題,需多樣化的考量與應對。當病人進展至嚴重的失智症時,往往都已不能和家屬溝通,不僅無法活動且活動完全需要他人幫忙。同時間,在該階段的病人,其咀嚼以及吞嚥也會變得困難,這時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虛弱、並且食物也可能會進入到肺,造成吸入性肺炎。
2017年作家瓊瑤照護失智症的先生平鑫濤,在鼻胃管的議題上引發了各界的關注與討論。瓊瑤在臉書上描述看到丈夫插鼻胃管後痛苦的模樣,瞬間覺得自己背叛了他!那到底什麼是鼻胃管呢?鼻胃管是一個管子由鼻腔經過喉嚨再抵達胃部,藉此可以將液體營養如牛奶等灌入。在餵食上,直接灌入牛奶確實在進食所耗費的時間會較手工餵食來得短,然而置放的過程可能會造成病人的不適。當置放鼻胃管時,可能造成病人噁心、嗆咳的情形;當反覆置放時,可能造成鼻腔黏膜創傷、或是出現出血的情形。因有管子持續置於鼻子中,對於失智症的病人可能對其感覺有困擾,因此可能會試圖扯/拔掉管子。當鼻胃管被拔掉後,就須返回醫院門、急診重新置放。為了避免持續拔掉管路,可能就須給予病人增加鎮靜藥物或是物理性的約束。當失智症進入瀕臨死亡之時,對於營養以及水分的需求降低,若過度以鼻胃管進行管灌餵食,反而容易增加患者出現四肢水腫、易嗆咳等症狀,或因腸子蠕動過多而導致腹瀉不適,對患者生活品質帶來負面影響。
劉政傑醫師指出,進食能力下降、吞嚥遲緩,其實都是人類自然邁向人生最後一哩路,必經的正常路程。若是為了維持生命而被迫承受插入鼻胃管的痛苦,失去存活尊嚴,對於很多患者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一條路。在尊重病患意願,不進行強迫灌食,與為維繫其生命而強迫餵食之間,過去一直是兩難的倫理選擇。我國於2019年1月6日正式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其中第14條第1項有明文:如有「預立醫療決定」者,醫療機構或醫師得在病人符合一定臨床條件的情況下,依其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全部或一部。
劉政傑醫師表示,如今,病人自主權利法已認定民眾只要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在5種特定臨床條件下,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以「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例如,鼻胃管等管灌餵食)」全部或其一。希望藉由新法的施行,未來能讓民眾在走到生命盡頭之時,能憑自身意願決定自己要接受何種治療方式,活的更有自主權、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