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下半年衰退vs.科技業明年復甦,到底誰才是對的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3-05-11 11:15

美國債務危機的兩黨協商一定會拖到最後一刻,而且協商的結果一定不是金融市場先前推測的可能性,雖說結果一定是妥協,但比誰膽子小的過程就是會讓金融市場出現動盪,沒有信心的籌碼殺出的時候,就是短線反彈的到來。

今年決勝點 第三季傳統旺季會不會如期而來

五月還有另外一個焦點,就是世界衛生組織的台灣能不能用觀察員身分出席,這次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面說這事,當然表態支持台灣的立場明顯,但估計結果還是不行,所以軍工族群可能有短暫的反彈機會,但更大規模的反彈可能在下半年。

另一個影響台股的因子就是台積電五月九日盤後宣布提高現金股利0.25元,單季現金股利達到三元的新高,但五月十日股價開低下跌反映,市場解讀在半導體成長衰退的一年做這個動作,似乎隱含著資本支出放緩或可能下修的訊息,這當然只能等第二季法說會才知道,今年所有的決勝點就是九月開學返校潮的季節性需求有多強。

從中國的出口數據來尋找蛛絲馬跡,儘管美國發動供應鏈重組,但現在的中國出口數據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中國四月對東協出口年增率為4.5%,較三月回落了30.9%,是2020年七月以來的新低,中國對東協出口集中在電機機械和設備、金屬製品、紡織、化工和橡膠塑料雜項製品,東協的經濟體以轉手貿易為主,對中國的進口減少,代表海外訂單縮減。

出 口 貿 易 總 值 

▲出口貿易總值

美 國 公 債 殖 利 率 

▲美國公債殖利率

中國進口年增率降幅持續擴大

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增率持續負成長,四月較三月降幅縮小1.2%至-6.5%,對歐盟出口年增率為3.9%,僅較三月略上升0.5%,對南韓、印度出口年增率下降10.4%、9.2%到0.9%和6.1%。只有對日本、俄羅斯、非洲等出口成長,年增率分別上揚16.3%、167%、3.5%到11.5%、153.1%、49.9%。難怪俄羅斯可以在北約盟國的經濟制裁下,持續一年多的俄烏戰爭,如果沒有中國的貿易支持,北約的消耗戰早就拖垮俄羅斯了。

在美中貿易戰背景,中國希望能靠內需支撐起經濟,但經過三年疫情的動態清零之後,消費者行為轉為保守,四月,中國進口年增率較三月下降6.5%至-7.9%,遠低於市場預期的-0.1%,對多數經濟體進口降幅在持續擴大,其中從美國、歐盟、日本、東協、台灣、拉丁美洲進口年增率分別為-3.1%、-0.1%、-15.8%、-6.3%、-26.7%、-12.9%,分別較三月下降8.7%、3.5%、3.6%、4.1%、2.8%、14.7%。

主要反映在原油、鐵礦砂、二極管、機床、紡織紗線、煤及褐煤、天然氣等進口降幅分別較三月達29.2%、14.8%、10%、5.2%、3.3%、92.7%、4.3%。多數商品進口均明顯走弱,特別是原物料,證實海外的需求不強,符合PC與手機去庫存到第三季的展望。

華爾街抱持著「經濟衰退降通膨」的論調,押注下半年聯準會將降息,但是美國的勞動市場相當強勁,ADP新增就業人數自去年八月見到18.3萬人低點之後,就穩步墊高,撇開今年一、三月的寒冷氣候與統計上的議題之外,四月來到九個月新高的29.6萬人。

美 國 A D P 就 業 人 數 變 化 

▲美國ADP就業人數變化

美國勞動市場強勁 經濟有機會軟著陸?

同期間的NFP新增就業人數雖然從35.2萬人一路緩降到今年三月16.5萬人的新低,但四月新增人數激增到25.3萬人,剔除一月異常的47.2萬人之外,從去年十二月的23.9萬人與今年二月的24.8萬人,其實NFP新增就業人數相對穩定成長,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20萬人是平均值,而疫後的NFP看似回到舊常態的軌道上,這也就是FED主席鮑爾在五月FOMC會後記者會上提到的:「美國勞工市場強勁,如果可以持續下去,美國經濟有機會達到軟著陸。」

這話的背後意思是,FED可以維持5%的高利率一段時間對抗通膨,而美國經濟又有機會不陷入衰退,所以FED需要時間觀察,華爾街對賭降息的時間提前到七月,純粹是因為美國債務上限的議題,但鮑爾已經解釋,五月的利率政策決議並沒有考量這個變數,也表態美國債務上限議題並非FED能力所及。

宏觀經濟發展趨勢 與產業展望背道而馳

華爾街一廂情願的寄望美國經濟衰退,終結FED四十年來最強力升息週期,美股就可以擺脫熊市,最主要的理由當然是債市的殖利率倒掛,根據歷史經驗這是預測經濟衰退最準的指標,而且鮑爾在意的三個月的國庫券與十八個月後遠期殖利率的倒掛訊號從去年十一月就出現,暗示著十八個月後FED可能降息,算一算,時間落在明年的五月,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FED多次暗示年內不降息的立場。

不過很有趣的是,如果明年FED五月降息,豈不就表示明年的經濟會陷入衰退嗎?從這個角度回頭看當下股市,幾乎是一致的認為科技業的去化庫存在第三季告一段落,明年開始回到復甦的軌道,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與產業的展望竟然背道而馳,這兩者之間到底是那一邊會認錯,這倒是個值得追蹤的議題。

因應變現壓力 只好賣掉手中績優股

美股當前就靠著蘋果、微軟與輝達這三檔股票推升著指數,蘋果市值2.7兆美元,微軟2.28兆美元,暫居第五的輝達距離市值第三大的亞馬遜還差3600億美元,如果從股價的角度,蘋果跟微軟的多頭走勢暫時不會有動搖,ChatGPT的AI革命性技術也支撐著輝達的多頭走勢,這樣看來,縱使明年美國經濟衰退、科技業復甦延後,有蘋果跟微軟兩大權值股撐著,美股應該也不會太差才對。

這樣想就把股市想得太單純了,因為全球的公募基金(投信)要應付客戶的贖回壓力時,往往手中持有的都是最好的股票─蘋果與微軟,到時候不是蘋果與微軟的業績不好,而是手中其他持股的價錢不好或是流動性不佳,只好賣蘋果與微軟來應付變現壓力,這才是股市真實的一面,去年的俄烏戰爭與中國的動態清零就已經示範過一次了,而且這不是特例。

蘋 果 + 微 軟 

▲蘋果+微軟

五月溫水煮青蛙 等待六月中台股超級股東會

五月十日的盤後,傳來萬海第一季虧損與聯發科四月營收月減34%、年減46%,訊息發布後,截至18:00的台指期夜盤最多跌46點,看起來還好,是吧?

果然選舉年還是有護盤,一定很多人會這麼想,事實也是好像股市沒有出現恐慌賣壓,或許市場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迎接第二季的傳統淡季的利空,正如筆者先前提示的,今年的決勝點是第三季傳統旺季到底會不會如期而來?需求的強度跟疫情前的舊常態一樣嗎?

這答案至少還要等一季,在這空檔,焦點可能會擺在美國的債務上限與中小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這樣看來,五月是溫水煮青蛙的走勢,六月十六日的美股三巫日才是重頭戲,剛好也是台股的超級股東會日子。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