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貿易逆風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3-04-20 11:15

中國選擇世貿組織(WTO)平台對我國2455項商品啟動「貿易壁壘調查」,等於間接承認台灣與其有對等關係,雖然可能衝擊三大產業,但對於執政者來說,政治收穫可能遠大於經濟損失。


不知道該說是善意?還是慣性打壓?向來把台灣問題視為中國內政一部分的北京政府,4月12日竟然選擇世貿組織(WTO)平台對我國2455項商品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喜的是,未來如果透過WTO平台磋商或是進入多邊爭端解決,等於中國間接承認台灣與其有對等關係,這種政治上的收穫可能遠大於經濟上的損失。

三大產業衝擊最大

根據經濟部統計,中國要調查涉及貿易壁壘的2455項產品當中,有水果、魚、肉、畜牧產品、花卉等1063項農產品,工業產品有紡織、鋼品、醫材等共計1392項。經濟部研判,一旦開放,農產品、隱形眼鏡醫材、紡織等三大產業影響衝擊力度最大,因進口成本低,會嚴重衝擊國內市場。根據經濟部統計,我國2455項產品輸中金額44.3億美元,也僅占我輸中比重不到1%,顯示所謂涉及貿易壁壘的產品並非我國輸出中國的主力產品,影響不大,中國在乎的恐怕也不是經貿利益。

4月5日前總統馬英九在上海會見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時提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至今仍然有效運作,即使是民進黨抗議,也不敢貿然廢止。因為有ECFA,台灣的經濟表現才能維持一定的成績…。」不知道馬英九是不是事前已經知道中國準備要針對ECFA下手,刻意講給台灣聽?還是馬英九提醒了中國可以拿ECFA當作是威脅台灣的籌碼?還是說,中國一邊實施環台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給內地人看,一邊暫時接受馬英九的「一中各表」彈性空間?這些只能靜待後續事件的發展才能釐清,總之,中國通知我WTO代表團的狀況「的確罕見」,應該說,兩岸下一個棋局已經轉移到CPTPP了。

台灣指望加入CPTPP

WTO過去採取先「中」後「台」,成為少數讓兩岸能夠共同處在同一國際組織裡的模式,英國2021/2/1正式申請加入CPTPP,在歷經兩年、五輪諮商談判後,3月30日與CPTPP取得既有十一個會員經濟體「共識」,等待完成最後的法律和行政步驟後,簽署正式准入文件後,即可成為首個加入CPTPP的歐洲國家。

CPTPP是「友台」的日本主導,同時是中國尚未加入的國際組織,行政院經貿辦談判代表鄧振中政務委員表示,希望CPTPP在英國入會案逐漸收尾後,能夠開始處理台灣與中國入會申請案。

台灣在2021/9/22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遞件申請,到目前為止,台灣與重要國家的自由貿易協議(FTA)洽簽進展有限,尤其是被排擠在RCEP之外後,台灣在國際經濟社會上面臨到的出路越來越少,統計台灣2022年進出口總額,中國2051.2億美元,佔比整體22.6%,各大工商團體也相繼提出建言,一致認同開闢新市場、降低倚賴中國市場的風險,因此加入CPTPP勢在必行。但要取得未來十二個會員國的共識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說白了,越南與新加坡有可能受到中國影響成為潛在變數,因此台灣想要加入CPTPP,就得減少中國的阻擾,循WTO模式參與CPTPP。

以商逼政 談判是心理戰

談判是一種藝術,也是心理戰。中國對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時機恰好落在總統蔡英文訪美後宣布,調查期間也與我國選舉年重疊,中國選在此時出手,無疑是以商逼政。加上馬英九的訪中,可能被中國解讀為台灣怕戰示弱的訊息,於是4月16日G7外長會議一致表示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並誓言會持續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其實不管是台灣或中國,甚至西方民主陣營,目前的動作都是「以戰逼和」,看似劍拔弩張,其實是新冷戰下的軍備競賽,在全面戰爭中,中國可以發射遠程飛彈摧毀台灣的基礎設施和軍事目標,然後再派遣地面部隊穿越台海登陸台灣。

台灣需要多少武器或飛彈才能抵禦中國?一種簡單方法是估算敵方擁有的攻擊性軍事資產總數,以及台灣防禦性武器的效能,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有超過1100枚短程彈道飛彈是針對台灣部署的,以此為基準,假設台灣的飛彈攔截率為25%,那麼台灣需要大約4400枚反彈道飛彈。

2020年南華早報發表了一篇「台灣的飛彈」,將目前台灣的各種飛彈武器給完整羅列出來,據估計各式飛彈總數已超過六千枚,但如果發生類似俄烏戰爭的頓巴斯地區,烏克蘭軍隊每天發射六千至七千發炮彈,來抵抗俄羅斯軍隊每天發射四萬至五萬發炮彈的戰事的話,那麼台灣的六千枚飛彈只能撐一天。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