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成立營建國家隊了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3-01-12 10:45

等待1月12日台積電與大立光法說會,以及美國去年十二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公布,市場的空窗期迎來台灣史上打房最嚴苛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三讀通過,媒體整理草案研擬的背景與時間流程,點名九合一選舉失利原因之一就是流失年輕人的票,而居住正義可能是年輕人對執政黨失望的主要原因,於是著眼2024年總統大選大局,選擇此時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寄望挽回年輕人的票的同時,也為檢討九合一選舉失利做交代。對此,要肯定執政黨的魄力,選擇繼續做對的事!

打房雷厲風行 中小建商首當其衝

當然,房地產業者反彈的聲音也很大,不外乎政府打房,切斷建商金流,要求申請土地融資的業者,十八個月內要開發,在主管單位要求下雷厲風行,許多小建商早已撐不下去,想將土地轉手,但囿於巿場低迷,難以脫手,預估許多中小建商首當其衝,全台建商家數將由目前的一萬多家,對半砍,剩五千家左右,失業人口將大增,甚至爛尾樓案將層出不窮。

這些的確是問題,政府應該趁早做準備,就算發包社會社宅給民間建商,也被抱怨不含土地,每坪造價就要22萬元,卻刻意無視工料雙漲衍生的房價問題。

資產換現金戲碼玩了超過30年 壓抑台灣薪資成長逾20年

坦白說,筆者不太明白為什麼很多營建股的毛利率都30~40%,既然工料雙漲,而且2021年七月兩稅合一上路,施以重稅的背景,卻還是能夠將成本轉嫁給客戶,真心不懂政府課重稅是為了抑制價格哄抬,還是間接懲罰買房客。

說到底,就是房價的訂價權在建商手上,只有他們手中有房源,就類似像股票市場的最大作手收足了籌碼,買家只能追高買、加價賣,周而復始。

這場「資產換現金」的遊戲在過去低利率的通膨世代已經玩轉了超過三十年,偏偏又遇上了九○年代的開放中國大陸探親、產業西進,中國大陸的龐大便宜人力吸引台商湧入,間接地壓抑了台灣薪資成長空間超過二十年,超過一代人的民生疾苦─「高房價、低薪資」,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

針對私法人祭出禁令 將房價訂價權收回國有

既然半導體業需要低薪高素質人力來維持不可替代的競爭力,晶華飯店的潘董前幾天說的薪資翻倍估計資方反彈更大,沒人響應,那麼想贏回年輕人的心,就只好從高房價的根源─訂價權著手。

為什麼房地合一稅2.0已於2021年七月上路後,房價卻不跌反漲呢?稅不夠重?

針對法人五年內買賣成屋、預售屋,課以45~35%重稅,而繳納房地合一稅後若分配盈餘,還要再繳28%的所得稅,合計實質稅率已達60.4%。

如此的重稅之下,為什麼《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還要針對私法人祭出禁令?原因很簡單,只要房價的訂價權一天不收回國有,手中有貨的建商就可以轉嫁成本,哪怕是工料雙漲、各種重稅,最後都是購房的民眾買單。

如果主導都更的建商是公家背景

如果未來房地產業有大批失業人口的話,其實政府可以考慮收編這些專業人士,成立具有公股背景的建築、營造、代銷等一條龍公司,土地反正國家多的是,自己規劃重劃區,自己開發,作價格制定者,甚至破壞者,並且限定未來每年房價上漲的空間只能參考通貨膨脹率一定比率浮動,多了就重罰。

最重要的任務是都更案的推動,四十年的公寓都更後的新房價格至少翻倍起跳,等於是變相鼓勵年輕人躺平等繼承,沒得繼承的年輕人如果沒有好工作,只好離開大台北,全台灣僅剩基隆市、嘉義縣及嘉義市、雲林縣、屏東縣的房貸負擔率沒有超過30%,難道變相鼓勵大台北藍營的票源南下支援嗎?

民營的建商當然要賺一手,建商與屋主的整合過程牽扯彼此的利益,自然都更案的推動快不起來。但如果主導都更的建商是公家背景,類似台電、中油肩負調節物價的任務,少賺點讓利民眾,大台北都更案推動起來就快多了。

那應該有人會質疑,又多了一家虧損的公營企業,變相的債留子孫,從這次超徵4500億元的每人退稅六千元紅包事件來看,超徵稅收不管是行政或財政問題,但大水庫理論的補貼政策的確是可以解決問題,反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就算有口水爭議,也不違法。

預期短時間內要繼續升息

1月10日聯準會主席鮑爾在瑞典央行的演講─央行獨立性,雖然沒有提到利率議題,但仍表達了聯準會需要通過持續實現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的法定目標。

關於價格穩定,鮑爾強調價格穩定是經濟健康的基礎,但在高通膨時期恢復價格穩定,需要提高利率以減緩經濟,可能需要採取短期不受歡迎的措施。

聯準會理事鮑曼同日表示儘管最近的通膨顯示正在下降,但預期還要繼續升息才能實現聯準會2%的通膨目標,高盛預期聯準會將加息到5.5%後暫停升息,並維持一段時間觀察通膨後續下滑的速度。

在暫停升息的預期下,美元指數從去年九月見到114.79高點後開始拉回修正,在上週五公布優於市場預期強勁的美國大非農數據後,目前處在略微失守年線支撐,但也正好是去年六月開始加速升息的89.66點起漲以來的上升趨勢線支撐,似乎1月31日、2月1日FOMC今年的開幕秀要玩大的。

COMEX黃金從去年十月的1621.1美元低點起漲,截至1月10日1881.3美元收盤價,累計漲幅達+16.05%,可以說是近期國際金融市場表現最亮眼的商品之一。

當然以前提過黃金這商品有著農曆春節前「穿金戴銀」的傳統行情,只不過恰巧撞上了聯準會今年暫停升息的題材,所以走勢意外的強勁。

大宗商品近期逐步走強

從黃金的走勢圖來看,去年九至十月在一盎司1618美元附近來回震盪三次,架構多重底支撐,花了一個月時間收復年線1800美元關卡,形成「奔跑型平台整理」型態,進入到一月重啟頻創新高的漲勢,以目前約一盎司1890美元的價格來推估,FOMC利率決策會議之前,應該就會來挑戰1950美元的前波密集套牢區。

貴金屬的黃金帶頭,可以發現最近大宗商品有逐步走強的跡象,例如倫敦銅從去年七月的每噸6955美元低點開始震盪築底,不知不覺已經站上了年線,拉出五連紅K的漲勢,其他基本金屬如倫敦鋁、倫敦錫等走勢也是築底完成、蓄勢待發的樣子,或許進入到二月份科技股營收最差的時候,多頭動用原物料族群來維持人氣。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