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被視為是打炒房重拳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去年底通過初審,建商哀鴻遍野,但對剛需購屋族群來說,更關心的是法案何時三讀通過正式實施,以及是否能實質性讓漲翻天的房價降價。專家認為,從新建餘屋數字可看出端倪。
內政部統計,111年第2季屋齡5年內的低度使用待售新屋,新北市因推案量較大,餘屋量位居六都之冠,從110年第1季至111年第1季維持在1萬5千宅左右,111年第2季則增至1萬6272宅,且板橋區與淡水區合計就占了約2成5。
桃園市也不惶多讓,雖然桃園餘屋量自106年第2季起呈現續降趨勢,但到了111年第2季又增至1萬2650宅,其中龜山區占3成,中壢區與桃園區各占2成;餘屋量破萬的還有台中市,台中市長期呈現緩增趨勢,但在111年第2季增加至1萬1502宅,北屯區、南屯區與西屯區合計約5成。
南部餘屋雖不如北部、中部量大,但台南市長期仍呈現緩步增加趨勢,111年第2季增至6605宅,其中安南區、永康區與善化區合計約4成;高雄市自105年第4季達到1萬2558宅後開始緩減,於111年第2季減至7489宅,以左營區、前金區減少較多,不過餘屋量仍有不小賣壓。
六都中維持緩降的只有台北市,北市自107年第4季達到5415宅後緩步下降, 自110年第2季起連續5季維持4千宅以下,宅數遠低於其他五都,中正區、中山區、內湖區與北投區合計約占5成。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是針對「投機炒作」的抑制,因此自然是「短線投資客」活躍的區域影響比較大,而哪些區域的壓力可能較大,當然是餘屋比較多的地方。章定煊認為,等到這些餘屋量大的區域價格受到壓制時,其他的區域才會因為比價效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