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央行因應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而隨之調整利率,加以股價大幅重挫至12000多點,尤其是在2017~2022年九月建造執照與使用執照累積數量差距亦高達263,458棟,現階段又已逐漸進入交屋高峰期,其對整體房市走勢之影響備受關注,以下謹就十大指標檢視房市景氣轉折,提供參考意見如下:
一、預售交易量是否持續萎縮?
由內政部公布之統計數據,2010~2022年九月建造執照1,551,133棟與使用執照1,162,483棟相較,累積數量差距高達388,650棟,如自台商大量回流之後起算,2017~2022年九月建造執照826,486棟與使用執照563,028棟相較,累積數量差距亦高達263,458棟;一般從領取建造執照到完工交屋約三至四年時間,這一波有些建案因缺工缺料而延遲交屋,因此,如果從2018年開始大量推案起算,2023年起應會逐漸進入大量交屋階段,因此,今後只要持續觀察交屋數量,即可得知供給大於需求情勢下,部分地區房價開始下跌之發展趨勢。
就當前市場現況觀察,近年大部分建案都集中在中小坪數,並且都還普遍存在5%~10%的議價空間。
如就住展雜誌公布數據,九月北台灣待售住宅建案數量、議價率、成交組數等三項分數持平,惟總分46.1分,較八月45.7分微增0.4分,似乎市場景氣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自從今年三月中央銀行宣布升息一碼之後,現階段大家都將焦點集中在美國聯準會(Fed)將於11月1日和11月2日召開的利率決策會議,是否會如一般預測將連續第四度升息三碼,影響所及,國內房地產市場在賣壓逐漸增加情況下,降價促銷動作頻頻,其最明顯者除信箱DM數量大幅增加之外,報紙與電視廣告亦有逐漸增加趨勢(詳請參閱附圖),此一明顯趨勢即為房價下跌之最佳佐證。
▲報紙廣告逐漸增加
二、三年來在房地合一稅2.0以及內政部與各地方政府聯合稽查情況下,壓抑投機炒作效果已逐漸彰顯,其中尤以實價登錄最受肯定,惟目前僅規定預售簽訂契約三十日內申報,並未規定交屋時必須再申報一次,因此,目前預售建案雖有內政部定期公布之實價登錄可供參考,惟仍應注意是否有退傭、贈送車位、裝潢、家電等變相降價促銷情事,亦即運用實價登錄價格變化資訊,雖可有效掌握房價變動趨勢,惟應剔除變相降價因素,俾免陷入「實價登錄」即為「實際交易價格」之迷思!
▲全台待售戶數前15大行政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