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
約32年前、也就是1989年,數萬人夜宿忠孝東路、抗議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在當時引起極大關注及迴響,但數十年過去,台灣高房價問題依舊是許多民眾心中的苦與痛,非常多的年輕人、上班族至今還是難以買房。為了照顧民眾的居住需求、顧及居住正義,國內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約在2010年後開始推動、興建,到目前中央政府訂出「8年20萬戶」的社宅興辦目標,進度持續前進,20萬戶社宅目標僅約占國內住宅總數的2.2%,仍是不足,因此社宅在量能、管制、租金訂定、如何真正照顧到弱勢者...等,政府都必須不斷改善及精進。以國內社宅來說,規模算相當龐大的新北市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會住宅(林口社宅),歷經多個階段的演變,造就如今達約3,400戶的大型社區,形成穩固的「社會安全及居住網絡」。
近幾年林口因為湧入不少的移居人口,帶動整體建設發展與都市機能的提升,目前林口設籍人口數已達12萬4千多人,成長快速;除了住宅銷售市場,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宅更是相當多有居住需求民眾的「安身立命」之所。林口社宅位在林口區仁愛路2段、文化一路1段與文化二路1段、民治路等所圍塑的街廓,可分為A、B、C、D等4塊基地,並鄰近林口高中、林口國中、林口運動公園,騎車或開車至機捷A9站不用10分鐘,且林口社宅已有便利商店、全聯、各式店家進駐,整體區域交通、生活機能不錯。
林口社宅原本是2017年世大運選手村,不少住戶、民眾頗好奇它的興建史,以及過去至今的重要演變。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先從了解國民住宅到社會住宅的政策演進開始。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民國64年(1975年)《國民住宅條例》公布施行,國宅政策因而展開,民國68年(1979年)起政府為疏導大台北都會區的密集發展,著手推動林口新市鎮開發工作,以舒解都會區人口成長壓力,當時的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目前已併入營建署)就配合「開發新鎮廣建國宅」的政策目標,於民國69年(1980年)向農林廳價購林口茶葉改良場土地約61公頃參與市地重劃,將分回的38公頃土地,規劃為具有良好居住環境品質的優良國宅社區,共興建2,370戶;配合林口新市鎮公共工程及工業區開發,當時分期分區興建國宅,幫助人口與工業引進,也協助解決較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問題。
之後因國內住宅自有率已達8成,達到住者有其屋的目標,且國內社會及經濟情勢快速變遷,《國民住宅條例》已無法因應未來住宅發展,民國88年(1999年)起政府陸續宣佈停止「政府直接興建」及「獎勵投資興建」國宅,並著手制定《住宅法》取代《國民住宅條例》。《住宅法》於民國100年(2011年)12月30日奉總統令公布,並於101年(2012年)12月30日施行,營建署也逐步以推動興辦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及提供租金補貼來協助解決弱勢民眾的居住問題。
台北市政府爭取到2017年世大運在台舉辦權,其中關鍵需設置選手村一處,且到達各場館車程在1小時內。由於營建署在林口區當時還有未建國宅用地約10公頃,經行政院邀請相關部會協商決議於林口國宅用地為興建地點,以興建國宅方式辦理,興建經費由住宅基金支應,完工後先供作選手村使用,賽後改回國宅再配合當時市場需求及法令規定,供作國民住宅出售(租)或一般住宅標售(租)。
立法院在104年(2015年)1月13日審議103年度中央政府附屬單位預算決議「內政部應將林口國宅轉作示範性社會住宅,專供出租使用」。由於社宅適合以小坪型規劃,因此配合辦理坪型變更設計,將部分區域的3、4房型變更為1、2房型,以應小家庭、單身青年等多元需求使用。
行政院於2017年1月25日召開世大運選手村賽後運用管理研商會議,做成決議,林口選手村賽會結束後由營建署收回統籌管理;營建署於2018年8月1日正式成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專責營運管理,於2018年9月及11月將各區建物陸續交由該中心接管辦理出租。
營建署表示,林口世大運選手村工程由台北市政府負責辦理興建工程,分3標發包,分別由皇昌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瑞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新亞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興建;而後續轉作社會住宅、交給國家住都中心營運管理後,由該中心自行進行後續空間規劃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