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天然氣危機,其實敲響的是美國經濟衰退的警鐘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2-09-01 11:15

終於,來到了8月30日北溪一號完全停止供應天然氣給歐洲的日子,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針對北溪管道檢修工作將從莫斯科時間8月31日凌晨四時開始,檢修工作預計在9月3日凌晨四時結束。檢修工作完成後,在無技術故障的情況下,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日供氣量將恢復至3300萬立方公尺。

今年六月中旬,俄氣以西門子公司未及時交還俄氣送修的渦輪機為由,將經由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輸往德國的天然氣供應量減少近60%,每天供氣量不超過6700萬立方公尺。西門子公司表示,渦輪機被送到加拿大維修,但受加拿大對俄羅斯制裁影響無法交還。

能源價格高漲 影響鋅鋁冶煉產能

於是俄氣分階段展開渦輪機維修計畫,7月11-20日,暫停輸氣十天,7月27日又停止一台渦輪機運作到七月底,最大輸氣量降到20%,敲響歐洲斷氣危機警鐘。

八月份,歐洲電價因為跟天然氣發電掛鉤,頻創新高,歐洲天然氣期貨一度來到創新高的每兆瓦時339.20歐元,單周漲超+40%,德國與法國的電價雙雙飆破每兆瓦時一千歐元,過去一年由於能源價格高漲,歐洲的鋅和鋁冶煉產能已經減少約一半,而且預期這個趨勢還會加劇。

電力市場結構性改革醞釀中

歐盟不願坐以待斃,德國能源新聞網站IWR 8月30日報導,截至8月28日歐盟成員國天然氣儲存水準為79.94%,已接近到11月1日達到80%的目標,其中德國天然氣儲存量超預期。不過如果俄氣真的實現完全斷氣的話,德國即使儲存量達成目標值,也只夠供應暖氣和工業設施運行約兩個月到兩個半月,不足以撐過明年春季。

於是歐盟為遏制電價飆升,準備對能源市場進行干預,正在起草緊急計畫,歐盟成員國的能源部長將在9月9日的緊急會議上討論方案,目的致力於將電價與飆升的天然氣成本脫鉤,並進行長期的電力市場結構性改革,確保將電價和更廉價的再生能源聯繫在一起。

德 國 天 然 氣 

▲德國天然氣

股神出脫比亞迪持股

但該方案的細節還不清楚,關鍵在於能否在短期內實施並壓抑電價飆漲,一般推測可能的具體作法:設置天然氣價格上限(但法國質疑效果),或者類似於西班牙目前採用的「設定發電用天然氣價格上限、市場價超過上限的部分由政府補貼」等。

這個消息一出,8月29日的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下跌16%,至每兆瓦時286歐元,創下自四月以來的最大跌幅,英國天然氣價格跌超-30%,法國明年電價跌超-38%,暫別歷史新高。

滬深股市的新舊能源板塊聞聲大跌,天然氣、煤炭、太陽能、儲能等板塊明顯拉回,就連巴菲特也來湊一角,持股十四年的比亞迪H股首次賣出133萬股,套現3.69億港元,比亞迪H股8月31日跳空大跌-13%,收盤跌-7.91%。

在這場天然氣危機中,美國是最大贏家,特別是拜登的歐洲行簽了十年LNG的長單。

歐洲高價進口美國天然氣

為了度過這個冬天,歐洲不計成本般地從美國增購天然氣,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六月份從美國運到歐洲的天然氣比通過管道從俄羅斯運來的要多。

美國人口普查局八月初報告顯示,2021年美國LNG出口為132億美元,年初以來LNG出口達到204億美元,已經成長超過五成,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中,今年以來美國對歐盟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量占比從20%增至60%。三月美國同意在年內向歐盟額外運送150億立方公尺液化天然氣,現在來看可能會超過這一目標。

大宗商品貿易商趁勢賺一波

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對歐洲終端客戶來說極其昂貴,擁有長期產能合同的美國貿易商可以通過在出口終端直接銷售LNG,獲得平均每千立方公尺2100美元的利潤,意思是美國供應商以大約六千萬美元的價格將一艘LNG大船裝滿液化天然氣運送到歐洲,可以賺到約1.5億美元的利潤,法國道達爾(Total)、托克(Trafigura)和貢渥(Gunvor)等大宗商品貿易商躺著賺到盆滿缽滿。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預計市場對美國LNG出口基礎設施的投資激增,有些專案可能一年就可回本。

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美國希望藉著俄烏戰爭拖垮俄羅斯,而且時間越久,對美國的能源產業越有利,偏偏這個產業又是選舉的大金主,所以就可以看到美國一方面關切歐洲的能源危機,但另一方面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Granholm寫信給包括埃克森美孚、瓦萊羅能源和Phillips 66在內的眾多美國大型煉油商,警告他們不得再增加對外石油產品出口,應該優先保證美國國內石油庫存。

持續大幅升息 債務將急遽增加

只是「美國優先」這個如意算盤這次能如願嗎?現在看來唯一的障礙就是高通膨,也考驗聯準會真的能夠達成史無前例的軟著陸目標嗎?

上週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全球央行年會放鷹,下半年景氣展望直接黯淡無光,但這不是最糟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Francesco Bianchi和芝加哥聯儲的Leonardo Melosi發布的一篇論文認為,美國通膨主要是由應對COVID-19疫情危機所釋放的龐大財政支出推動的,僅僅提高利率不足以使高通膨回落,Bianchi和Melosi警告,如果不限制財政支出,升息將使債務成本更高,並推高通膨預期,只有人們確信公共債務能夠被穩定下來時,聯準會才能降低通膨。

但是當下拜登政府仍持續增加債務來解決經濟問題,例如最新通過的《晶片法案》和學生貸款免除計畫。

Bianchi和Melosi強調,想要降低通膨,民眾的預期十分重要,如果不收緊財政政策,將出現名義利率上升、通膨上升、經濟停滯和債務增加的惡性循環。

根據聯準會數據,由於基準利率的上升,聯邦政府第二季債務利息已經達到創紀錄的5990億美元,而持續大幅度升息意味著美國債務將急遽增加,所以Bianchi和Melosi總結美國經濟今天面臨的高通膨風險,似乎更多是由於巨額公共債務和財政框架導致的,想要複製1980年代前聯準會主席沃爾克強硬升息,以經濟深度衰退為代價來抗通膨的方式,不一定可以適用在這次的抗通膨之戰。

強硬升息 恐推升失業率

於是又牽扯到聯準會信譽的問題,如果去年第一季當華爾街質疑通膨來臨,而聯準會不要嘴硬的掰出「通膨暫時論」來安撫市場,取而代之的是早早升息,那麼現在的局面會有改變嗎?隱約感覺到這背後有政治上的考量,不知道,或許這場抗通膨之戰也是聯準會捍衛獨立性之戰。

9月2日將迎來美國八月就業報告數據公布,如果鮑爾仿效沃爾克的方式來緊縮貨幣政策,失業率將會上升,至少達到5-6%,然後消費者支出可能明顯滑落,美國GDP不得不迎來1.5-2%的累計下降,換言之,半導體庫存調整真的能在明年上半年落底回升嗎?

費 城 半 導 體 

▲費城半導體

【延伸閱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