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申請疫苗救濟 國民黨籲:審議應「從速、從寬」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2-03-18 16:13

COVID-19疫苗(圖/資料照片,圖源:Pixabay)

目前台灣現有並開放施打的新冠肺炎(或稱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廠牌,為AstraZeneca(AZ)、Moderna(莫德納)、輝瑞/BNT,與國產高端疫苗。但自開放施打以來,已出現不少疫苗接種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通報,甚至出現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案例。目前地方政府均會協助死者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但死者死亡是否真與施打新冠肺炎有關,仍有待專家判定,其審議結果亦非短時間就會出爐。中國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表示,早在去(2021)年年中就已呼籲政府,應另行設立審議小組與基金,對於審議更要從寬、從速,採無過失補償責任,只要有施打事實與不良反應,即予補償,避免造成民眾打了疫苗卻「求助無門」的窘境發生。

凌濤表示,當前疫苗救濟機制的冗長,恐導致民眾需先行自付高額搶救費用。據疾管署統計,2021年3月22日至2022年3月17日間,接種疫苗後通報不良反應件數累計為18,267例,其中死亡1,412例,幾乎將近十分之一;然而,疫苗接種救濟的審核卻大塞車,若按照現在每個月兩次的審議會議、每次30件的進度估算,需要再300多個月才能審完!而且在後續救濟也未有保障的情況下,將導致權益受損的人民無所適從、極度不安。

凌濤認為,針對疫苗的大規模施打,政府應另行設立審議小組與基金,避免排擠原有常規疫苗的救濟申請;另外,為了縮短自籌醫藥費的民眾救濟申請流程,並且紓緩民眾心理壓力,審議應該「從速、從寬」認定,並且採無過失補償責任,只要確認有施打事實與不良反應,即應給予補償。

凌濤表示,人民信任政府審核通過的疫苗,願意去施打,政府應該負起責任,挺身做疫苗不良反應受害者強而有力的靠山,而非百般刁難;優化審議流程、加速審查效率,方能減輕受害民眾的壓力,同時也能降低民眾對接種疫苗的不安和疑慮,進一步提升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確保後疫情時代人民的權益無虞。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