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公園尋幽訪古 見證臺北城百年歷史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2020-10-03 06:48

原芝山岩神社鳥居設置地點(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在臺北市這樣的都市水泥叢林裡,仍保有一座兼具生態與歷史文化特色的綠色島嶼,芝山公園正是這樣的所在。雖然緊臨車陣喧囂的士林區至誠路一段與雨聲街交叉口,但一進入公園,就能感受到恍如隔世般的寧靜氛圍,讓人可以放鬆身心,享受一趟生態豐富的懷古之旅。

臺北市工務局表示,芝山公園名稱由來為清康熙年間,福建漳州移民於淡北、士林一帶墾居,因公園地形與福建漳州境內芝山形勢相當因而得名。公園內有一百年古剎「惠濟宮」,建於清乾隆17年(西元1752年)間,迄今已達260多年,民國74年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宮內主祀開漳聖王。

位於至誠路二段上的惠濟宮牌樓,為芝山公園多處入口處之一(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位於至誠路二段上的惠濟宮牌樓,為芝山公園多處入口處之一(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工務局指出,芝山岩在遠古時期是臺北盆地湖泊中的一座小島,芝山岩文化遺址於民國82年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為全國唯一發掘到七個文化層同時存在的史前文化遺跡,包含了臺北地區從舊石器時代晚期以來,歷經大坌坑文化、訊塘埔文化、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以及少量十三行文化人活動的遺址,反映了整個臺北盆地人類從史前到當代活動的歷程,也是臺北地區唯一現存「芝山岩文化層」遺跡之所在。

日據時期為了興建通往「芝山岩神社」的參道,於是拆除南隘門鋪設長且陡的百二崁階梯,用以彰顯神社的尊榮。步道的盡頭是「雨農閱覽室」,它的前身便是「芝山岩神社」(為了紀念在臺死亡日籍教育工作者),閱覽室前方立著一座紀念當年遇害日籍老師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原芝山岩神社,已改建為雨農閱覽室(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原芝山岩神社,已改建為雨農閱覽室(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工務局說,第一次造訪芝山公園的遊客可以由顯眼的惠濟宮牌樓緩緩拾級而上,通過古意盎然的芝山岩隘門,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臺北盆地,建議訪客不妨慢慢走讀時間廣場上曾經是保衛總統官邸的砲臺遺跡,再到西砲臺找尋臺北盆地演變的過程,相信一定可以發現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

時間廣場上曾經是保衛總統官邸的砲臺遺跡(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時間廣場上曾經是保衛總統官邸的砲臺遺跡(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西砲臺,完整解說臺北盆地演變的歷程(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西砲臺,完整解說臺北盆地演變的歷程(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除了悠久的文化歷史,芝山公園亦蘊藏豐富的地質景觀。這裡的地質是2000〜2200萬年前所形成的大寮層,擁有特殊的斷層、風化窗、節理等地質現象,也因為地質屬於容易風化的砂岩,地表亦存在珍貴的貝類化石,因此特別設計平緩舒適的高架棧道環繞整個山丘,藉以保護地表植物及岩層。

工務局表示,芝山公園位於臺北盆地的邊緣,海拔約52公尺,面積約10公頃,擁有極具特色的植物生態,不但可觀察到搭肉刺、蟲屎等濱海植物,亦有士林地區特有的珍稀植物八芝蘭竹,更可以在雨農閱覽室前找尋到高齡三百歲的老樟樹。漫步公園裡,沿途盡是綠葉成蔭、枝葉扶疏的參天巨木,還可觀察到園區內有多處纏勒現象發生,顯現此處林木發育時代久遠,也一起經歷芝山岩的前世今生。

工務局說,芝山公園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和文化歷史資產,記錄著臺北盆地環境歷史的變遷,民眾不妨親自走訪一趟,不但能沐浴在森林寶庫之中,更帶回了珍貴的文化歷史印記。趁著秋高氣爽的時節,不妨到芝山公園尋幽訪古,一同見證臺北城的百年歷史吧!

昔日為東砲臺的石角瞭望臺,可由芝山公園的東南角遠眺台北市外雙溪(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昔日為東砲臺的石角瞭望臺,可由芝山公園的東南角遠眺台北市外雙溪(圖/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