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郭綜合醫院戒檳班 贈送禮品結訓後再贈禮劵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19-10-31 08:14

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指出,全世界約有1/10的人口嚼食檳榔,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顯示,口腔癌居男性國人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4位,每年口腔癌有7千名新診斷個案,就有約3千人死亡。

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許恆睿醫師表示,口腔癌可能的危險因子包括嚼食檳榔、抽菸、喝酒。根據相關研究指出,若有抽菸及嚼檳榔習慣,罹患口腔癌機率較一般人增到89倍,若同時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3種行為,罹患口腔癌機率為一般人的123倍。

衛生福利部公布107年10大死因統計,第一名為惡性腫瘤(癌症),其次是心臟疾病,第三名則為肺炎,全台共有17萬2,859人死亡,較106年增加0.6%,其中男性死亡人數為女性的1.4倍,平均每3分2秒就有一人死亡,死亡時鐘比前一年快轉1秒。

癌症連續37年蟬聯死因之首,奪走4萬8784條寶貴性命,癌症死亡時鐘也再度撥快,平均每10分46秒就有1人喪命,較去年縮短10秒,而在10大癌症排名中,第5名是口腔癌(在男性為第4名)。

檳榔俗稱「菁仔」,是檳榔樹的果實,主要成分包括多酚化合物、植物鹼、脂肪及粗纖維等,植物鹼中以檳榔素與檳榔次鹼含量最多,這兩種成分會刺激口水的分泌,且具有發汗與加速呼吸及心跳的作用,目前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為第一級的致癌物。

另外檳榔本身的酸性高且口味不佳,因此國人在嚼食時多會加上荖葉或是荖花等,以加強清涼的作用,然而荖葉與荖花含有黃樟素與丁香油酚,也是被認定為第二級的致癌物,額外添加的鹼性石灰(白灰或紅灰),在長期刺激口腔黏膜下,不僅改變了口腔內的酸鹼度環境,產生硝化作用後形成亞硝胺,並且釋出自由基,進而加速口腔病變的產生。

檳榔誘發的癌症前期病變中,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常見於頰黏膜,其中有部分患者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病變,會轉變成口腔癌。口腔黏膜白斑症,常見於頰黏膜、舌、牙齦、口底及唇角,其中亦有一部分患者的白斑症會轉變成口腔癌。

口腔癌初期不痛不癢,所以要留意口腔癌的信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些信號包括: 1.口腔內的潰瘍超過一星期,仍無法癒合,摸起來又硬時要注意,超過兩星期要就醫。2.發現口腔內部有白色或紅色脫屑的斑塊。3.不明原因的口腔內流血且反覆發生。4.口腔附近出現麻木或疼痛的感覺。

許恆睿醫師指出,為提升紅唇族參與篩檢及戒除檳榔意願,鼓勵30歲以上目前吸菸或嚼檳榔(含已戒)之民眾與18-29歲嚼檳榔(含已戒)之原住民可每兩年一次接受口腔黏膜篩檢,凡第一次參加戒檳班者或戒檳衛教之民眾,贈送禮品一份,完成結訓後(共四次),再贈送400元家樂福禮劵,進一步資訊亦可致電(06)2221111轉1231、1232諮詢。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