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漁村文化教育 苗栗慢漁海岸引領藍色旅遊風潮

記者王丰和/採訪報導 2019-09-04 15:37

苗栗縣政府在後龍鎮沿著海岸興設海風自行車道,體驗跟大海靠近的感覺。(圖/記者王丰和攝)

苗栗不只有美麗的山城風光,更有迷人的海岸線景致,因此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率先全台在今年就展開推動『慢魚運動』,透過在地豐富的漁村文化,結合縣府陸續規劃興建的沿岸海風自行車道,推動藍色旅遊,也讓民眾從中認識大海及海洋保育。

近年來苗栗的三義跟南庄獲得國際慢城的認證之後,苗栗縣政府緊接著推動以沿海的四的鄉鎮包括竹南,後龍、通霄、苑裡等,希望以當地特有的漁村文化為基底,來推動國際慢魚運動。

國際慢魚運動計畫以藍色海洋、藍色教育、藍色產業及藍色旅遊為主要內涵,縣府文化觀光局副局長詹彩萍表示,為推廣海岸線旅遊及觀光亮點,希望將苗栗海岸的美與產業結合,辦理從產地到餐桌的漁光饗宴,扣合慢魚計畫的內涵「懂魚、知魚、吃在地、食當季」等重要元素。

苗栗後龍的賞海秘境-好望角,看見不一樣的看岸風光。(圖/記者王丰和攝)

苗栗後龍的賞海秘境-好望角,看見不一樣的看岸風光。(圖/記者王丰和攝)



除此之外,當地豐富多彩的海岸資源,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像是後龍的好望角,從制高點可以眺望翠綠的沃野連接著一望無際的台灣海峽中間妝點著發電的風車,其間還可以看到偶而行駛過的海線火車,架構成獨特的海岸風光。

苗栗縣後龍海風自行車道沿著海岸線行走,造訪當地清海宮。(圖/記者王丰和攝)

苗栗縣後龍海風自行車道沿著海岸線行走,造訪當地清海宮。(圖/記者王丰和攝)



另外像是苗栗縣政府正積極規劃興建的海風自行車道,從漁村經過臨海的海角樂園再穿越古老的火車隧道改建而成的自行車隧道,一直到豎立著32.2公尺高的清海宮媽祖神像,眺望著海洋守護漁村的居民,自行車道沿著海岸線而行,雖然沒有高大的林木遮蔽,卻可以看到海邊特有的低矮樹叢景觀,在陣陣海風的吹拂下,有時還能欣賞到朵朵浪花拍岸奔騰的壯麗景致,其間還穿越數座的大型發電風車,彷彿走進而林童話世界般的奇幻世界。

後龍的合歡石滬,是當地存完整的石滬。(圖/記者王丰和攝)

後龍的合歡石滬,是當地存完整的石滬。(圖/記者王丰和攝)



而在苗栗縣的後龍鎮還是可以看到以前漁村居民的傳統漁法,最著名的就是在海邊的石滬,原本有二十幾座的石滬,因為年久失修,現在只剩下在外埔里的合歡跟武乃石滬,保存完整,在每天的退潮之際,就可以看到當地居民在石滬找尋天然的漁獲。

後龍鎮水尾里濱海堤岸上舉辦「苗栗慢漁海岸-漁光饗宴」。(圖/記者王丰和攝)

後龍鎮水尾里濱海堤岸上舉辦「苗栗慢漁海岸-漁光饗宴」。(圖/記者王丰和攝)



而為了推廣國際慢魚運動,讓更多人認識大海進而愛護海洋環境,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也曾在後龍鎮水尾里濱海堤岸上舉辦「苗栗慢漁海岸-漁光饗宴」活動,由後龍鎮水尾社區關懷據點的志工夥伴們,用料理呈現漁村故事,結合苗栗山線返鄉青年團隊-返青富民聯盟餐桌氛圍的營造專長,共同將傳統漁村料理華麗變身成為餐桌上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海味佳餚,在苗栗鄰近台灣海峽的傍晚餘暉中,品味一場難忘的海岸產地餐桌饗宴。

在苗栗鄰近台灣海峽的傍晚餘暉中,品味一場難忘的海岸產地餐桌饗宴。(圖/記者王丰和攝)

在苗栗鄰近台灣海峽的傍晚餘暉中,品味一場難忘的海岸產地餐桌饗宴。(圖/記者王丰和攝)



媽祖是海邊居民的共同信仰,而在苗栗縣臨海的四個鄉鎮村落中,大大小小的媽祖廟已經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熟識的神祉,從媽祖日夜守護漁村居民一直到現在,由在地縣政府帶領居民一起守護大海,再透過藍色旅遊同時進行藍色教育,讓慢魚活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