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王仙蓮反映原住民族部落文化健康站站數、空間皆不足。(圖/桃園市議會提供)
桃園原住民族部落文化健康站站數、空間皆不足,市議員王仙蓮在總質詢提到,老人的照顧不能等,希望原民局達成都會區最少一區要有一個文健站,復興區部分一里至少要有一個文健站,
市議員王仙蓮表示,桃園市在104、105、106年間,老人日間關懷站有18站,並在107、108年改為部落文化健康站,但仍然是18站,與花蓮縣的66站、台東縣的77站相比,進度過於緩慢。
市議員王仙蓮指出,以人口比例來分析,桃園13區55歲以上長者人數為9826人,平均每個文健站要服務706人,以桃園原住民總人口數74445人而言,比例非常低,她也詢問目前市府對文健站的推展進度。
市長鄭文燦表示,在1區1集會所的政策下,市府會盡量設立文健站。此外,原住民族部落文健站屬於原民會的競爭型計畫,須提案且審查過關方能設置,因此市府未來的發展方向,則以當地是否有集會所作為文健站設置的優先考量,若無從尋覓適當的集會所,也會以民間機構,例如教會等單位,設置原住民族部落文化健康站。
市議員王仙蓮也提到,山區部分文健站空間不足,羅浮文健站是設在民宅,義盛文健站在教會,能使用的空間小,溪口台文健站甚至是用竹子搭建的工寮,無法容納相關辦公與居民運動設備。建議除了增加站數,空間也要再規劃。
市長鄭文燦回應,原鄉地區的文健站設置地點須經過審查,假設文健站地點經過評估後,使用效益不高,也可租用暫時性民宅替代;文健站內部的擺設、裝潢與設備則尊重原住民族幹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