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僧團副住持如得法師以「佛教放生演變遞延」為主題,透由佛教經典、放生歷史發展脈絡切入,探討當代護生的意義。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主辦,福智佛教基金會承辦的「2018宗教護生發表會」,12月16日在台南市晶英酒店舉辦,福智團體秉持創辦人日常老和尚關心健康、關愛大地、關懷生命的慈悲心願,積極與官方、專家及民間合作推動合法正確的護生方式外,更透過文化教育、生態環保、藝術活動、人道慈善等方式,展開多元積極的護生行動,深廣的實踐宗教慈悲利他的精神,為世界社會帶來和樂正向的效益。
邀請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中蓮社、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護學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等單位,結合宗教慈悲護生理念、動物保護及生態保育科學觀點,從「救傷野放」、「海洋資源復育」及「收容照護」三大面向,共同分享宗教護生的友善作為與實踐成果。
福智僧團副住持如得法師以「佛教放生演變遞延」為主題,透由佛教經典、放生歷史發展脈絡切入,探討當代護生的意義,如得法師說明,福智佛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引領弟子大眾在當代實踐佛陀理念,透過積極保護、關愛生命的主動作為,引發尊重一切生命、長養慈悲利生的心,創造自他圓滿的生命。
福智佛教基金會課長陳奕成在「當代救傷野放護生案例分享」中,談及基金會在「救傷野放」、「海洋資源保育」、「收容照護」等多元護生的作為,多年努力的成果,於2014年獲漁業署評選為「臺灣海洋資源保育楷模」,並獲第一屆「海洋奧斯卡金像獎」殊榮。
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李英周,在各界關注的「魚苗復育科研報告」中指出,北部海域中放流的人工養殖黑鯛的比例達86%,且能夠在海中存活成長與產生子代,表示人工養殖黑鯛的野外海域放生,對於復育海洋資源有相當程度的貢獻。未來,漁科所將持續進行相關研究,提供各界參考。
在「動物收容救護案例分享」主題中,福智關廟護生教育示範園區目前收容了乳羊、乳牛、鸚鵡、蘇卡達象龜,並特別為動物們營造生態濕地,提供園內及野生動物食用﹅定居或安心歇息的天然棲息處所;除了安排專業獸醫人員,專職照護員的悉心照料,使之安養天年外,同時邀請動物溝通師幫助園區對動物的了解,關注牠們的心理狀態,了解人與動物及自然環境的連動關係,適宜的改善與調整照料方式,期許透過持續推動多元護生,帶動大眾關愛生命、友善環境的善心善念,締造萬物共存共榮的和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