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保衛蒜價藍綠陣營角力不斷,點燃年底百里侯之爭戰火。
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是國產蒜頭採收期,但今年國際蒜價開盤從3月急速走跌至一噸僅500-700美元,使得占全國產量9成的雲林濕蒜每公斤來到25元成本邊緣,藍綠陣營紛紛為挺蒜農展開成本保衛戰,而這場由蒜價衍生的政治「蒜計」悄悄上演,上屆參選雲林縣長落敗的立委張麗善更數度召開記者會,提及蒜價崩盤、抨擊護蒜政策不力,與代表雲林縣政府的縣長李進勇隔空交戰,儼然打了一場年底百里侯之爭的前哨戰。
時間回溯3月初,蒜頭崩盤耳語在坊間流傳開來,造成農民陷入拋售恐慌,水林、四湖等早收濕蒜頭傳出每公斤跌破25元,蒜頭危機一觸即發;立委張麗善第一時間聯合李彥秀、許淑華、王惠美、江啟臣召開「進口防衛失靈-蒜價崩跌-農民失血」記者會,質疑農委會配合WTO進出口措施嚴重傾銷,將造成國內蒜價崩盤;爾後又提出「對地補貼」政策,以及痛批政府隱匿蒜價崩盤嚴重性,強烈抨擊中央及雲林縣府政策不力、沒有實質效果,為失靈的政策亡羊補牢。
同一時間,雲林縣政府著眼於整體盤價維護,首度在保蒜政史上推出直接補助農民7成烘乾費用、專案申請烘乾機補助購置,積極呼籲農民勿急拋出售,透過烘乾儲存延長交貨時間,增加市場供需彈性換取蒜價上揚空間,此一奇招再搭配中央保價外銷、加工及促銷措施,觀看北二市場4/4均價33元/Kg至4/29提升至57.3元/Kg,略可一探措施成效。
綜觀兩陣營護盤對策,現在雲林縣大蒜採收已逾9成,比起3月剛進入採收期的價格,台北第二市場價格從每公斤25元回穩到57.3元(4/29),不管是市場機制使然,還是護盤政策奏效,這場「蒜頭」大戰隨著蒜價回穩走揚,兩陣營第一場交手勝負不言可喻。
雲林林姓蒜商指出,補貼是傳統救菜價的模式,雖然看似滿足農民損失,但助長農民不管價格盲目出售現象,卻易成就不肖蒜商低價收購策略,尤其蒜頭是非常敏感的作物,國內幾個大盤商彼此都有「默契」,只要蒜頭盛產,即上演毀約暫停進場收購戲碼,再透過政治人物公開喊話蒜價會崩盤造成市場耳語,進而低收高售,此舉實質成就盤商兩頭獲利。
反觀,今年雲縣府策略丕變,積極鼓吹農民烘乾儲存,以延長蒜農交貨時間,換取蒜價護盤空間,儘管這些措施對陷於恐慌的農民一時較難以推動,但蒜頭價格卻從四月初低點慢慢走穩走高,效果具體呈現。目前雲林蒜頭產地價格已經穩定,濕蒜平均交易價每公斤30元,莿桐農會向蒜農購買直徑5公分以上的濕蒜,價格更在每公斤50元以上,市場零售價每台斤則賣100元。
據報導雲林縣議員亦表示,她和蒜農幾乎天天有接觸,產地蒜價已經漲了大約2成,有些人還天天喊蒜價低迷,許多蒜農反而覺得遭到打壓,不知道那些人是在幫蒜農還是在幫蒜蟲。
年底選戰已吹響號角,雲林縣是農業大縣,塑造關心農民、捍衛農業形象為自己選舉加分,政治人物當然樂於配合,但林姓蒜商直言這場「蒜計」恐怕還會加碼演出,甚至衍生到其他農作物,但誰是真正關心農業與農民,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