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成功地結合劇場與電影元素,如同電影作品,相當具有可看性。(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曾於2008年受台北藝術節邀請演出,創造場場售罄一票難求風潮的智利「電影戲劇團」,今年應高雄春天藝術節之邀二度赴台,回應台灣觀眾十年來引頸企盼的等待,將以其令人驚豔、過目難忘的魔幻技術帶來新作《吶喊吧!!窒愛》(Historia de Amor),5月25、26日於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登場,再以劇團更臻成熟的美學風格,直指人心的都會禁愛情節,顛覆觀眾的劇場經驗,預期將在南台灣劇場再掀一波口碑風潮。
改編自法國作家瑞吉久弗烈(Regis Jauffret)同名小說,遠從南美而來的智利幻視劇場天團「電影戲劇團」(Teatrocinema)首赴高雄,帶來狂虐情癡的都市傳說,描述英國文學教授在地鐵裡遇見年輕的索菲亞,混淆了幻想與現實界線的他,跟蹤索菲亞回家並施以暴力與性侵,強押索菲亞變成他的囚禁和洩慾工具。數度逃脫不成的索菲亞,終將慢慢順服、屈從於男人的以愛之名,以及冷漠病態的現代社會下,疏離寂寥的人際關係。
於國際上享富盛名的電影戲劇團致力於挑戰各種禁忌邊緣題材,不管是暴力與情執、轉型正義、個人精神病理與社會結構等刻劃人性故事,電影戲劇團以獨有的敘事手法,創造難以被一般劇場呈現的場景,傳達一個個直抵人心的黑暗故事;如同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給的高度評價:「《吶喊吧!!窒愛》的故事或許不堪入目,但演出精彩程度,絕對值得你坐立難安直到散場。」
電影戲劇團自1990年開始,即以漫畫風格的視覺美學,攫取黑白電影精髓作為創作基底,在《吶喊》一作中,電影戲劇團突破技術極限,巧妙結合光影、現場演出與電影元素,讓觀眾處於「共犯」的觀看角度:圍觀戲中索菲亞深陷的性暴力夢靨、文學教授高壓而偏執的精神病態,體驗成為這場失控命運的偷窺者,陷入共犯結構給予舞臺上性侵索菲亞的教授寬容與免責,劇團以黑白電影的冷調風格,吶喊問出:「誰」,才是最後的加害者?台灣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劇作家簡莉穎說:「人無癖便無趣,如果你跟我一樣著迷一切跟執迷、囚禁、支配、以愛之名的恐怖、性與暴力相關的故事,那該一起去看高雄春天藝術節的《吶喊吧!!窒愛》。」
舞台上設置前後兩面投影幕,演員置於其中,與電腦動畫、投影和舞台設計分秒不差、無縫接軌精準互動,瞬間穿越時間與空間,製造出電影裡才有的蒙太奇效果,讓觀眾的視線隨劇情不停轉換:畫面的深淺、空間的遠近,以及明暗對比的幻視。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評論電影戲劇團:「除了創意的舞台視覺外,最重要的還是電影戲劇團演員準確、程式化的表演讓觀眾目不轉睛。嚴謹製作煥發出的戲劇魅力,讓苦澀艱深的故事變得易通易懂。」
《吶喊》成功地結合劇場與電影元素,細緻地突顯了索菲亞和無名氏男人,孤寂又支離破碎的內心狀態。電影戲劇團的高超技術,不只侷限於視覺美感,更延伸至聽覺。如同電影作品,電影戲劇團利用配樂緊貼著劇情行進與演員表現;《吶喊》全劇使用了25首原創配樂,幽微地操縱著觀眾的情緒反應;於十年前在台北觀賞過電影戲劇團作品、長期耕耘影像與劇場的導演周東彥表示:「影像加入劇場已行之有年,這團難能可貴的是不斷嘗試各種可能性;包括把電影的運鏡放到劇場,讓觀眾在劇場裡看到少見的電影視覺;而喜歡看電影的觀眾,又很難可以在電影院看到表演的現場感。簡單說,只要這個團隊來,我就一定會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