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利用樹幹枯枝打造生物旅館。
為了讓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內生物都能「安居」,工務局公園處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攜手合作啟動「打造動物的家」計畫,建造適合螢火蟲及其他生物的各式「生物旅館」。公園處表示,都市文明帶來人們生活上的便利,但也使生態遭受到人為干擾的影響,讓許多原本居住於都市或市郊的生物面臨棲地改變的危機。為了動物們能在都市周遭安心生長繁殖,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日前在大安森林公園第三期生態池舉辦「打造動物的家」計畫活動,為螢火蟲及其他生物架設適合的「生物旅館」,提供這些野生動物一個棲息的家。
公園處黃處長立遠表示,希望在推動公園生態化時,可藉螢火蟲喚起民眾對生態保育的意識,透過以樹幹、竹枝和枯葉層層堆疊架設成「生物旅館」,利用多層次植物間隙營造攀木蜥蜴、壁虎、青蛙及螞蟻的家,可以增加生態池新住民。提升公園的生態多樣性,讓公園生態化的觀念深入人心,並將更多生物加入保育的行列,使公園變身為附近學童最佳的生態教育空間,使得環境教育向下紮根。在市府與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公園生態化已陸續有成果出現,去年更以城市內螢火蟲的復育成果,獲得螢火蟲年會上世界各國的讚譽。感謝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對公園保育工作的付出,市府將持續進行多元化的公園生態復育工作,也希望市民朋友能一起維護這得來不易的成果。
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吳加雄博士表示,這次活動除了對樹木生長的關懷、對生物棲地的營造之外,還有生態滅蚊的議題,除了例行性的維持工作之外,為了推廣大家能廣泛知道防蚊的重要性,專門打造一座防蚊車在大安森林公園繞場宣傳活動,防蚊大使現場分享防蚊小撇步。
青年公園管理所王主任淑雅表示,大安森林公園一側早期為瑠公圳,26年前有黃緣螢的採樣紀錄,後續因為圳道填平及環境棲地的破壞,使棲息地消失。為了找回消失的歷史痕跡,為了讓螢火蟲重現在大安森林公園,園內持續進行三期生態池的興建,來打造螢火蟲跟其他動物的家。看到今天許多小朋友們興高采烈地放養螢火蟲和田螺、種植大安水蓑衣,給螢火蟲布置了一個兼顧食宿的良好環境,同時也為生態城市建構一個良好的未來。
大安森林公園一、二期生態池復育螢火蟲的優異表現,於去年國際螢火蟲年會的推廣下,引發一股熱烈的復育風潮。為了打造螢火蟲及其他動物更大的棲地及穩定牠們的生長族群,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營造第三期生態池,結合環境教育讓更多民眾了解都市中生態多樣性的可貴。在相關單位的努力與期待下,已於今年3月完工。歡迎大家前來大安森林公園欣賞夜光精靈的同時也可以觀察看看在生物旅館內住了那些小動物!一個健康的城市取決於這座城市保留了多少的自然生態;而每位市民的幸福感,也來自於他是否能夠健康、舒適的生活在這座城市裡。讓大家一同加油,為生態城市這個目標共同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