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唱跳跳開心玩「樂」 漸進式學習助孩童愛樂

記者王郁淳/台北報導 2018-03-07 12:14

讓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學習音樂,不僅能培養孩子自主、協調及音樂創造能力,還能增加親子情感、提升親子關係,並增進孩子在學習時的安全感。(圖/Yamaha音樂教室提供)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目前不僅已經由研究證實,且有許多教育專家也指出,學音樂能夠提供專注力、降低焦慮感,所以若兒童能盡早接觸音樂,除了能夠陶冶性情之外,對於情緒的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助益。

事實上,學齡前4至6歲的孩子,由於情緒表達的能力不足,時常會藉由發脾氣或哭鬧來表達焦慮、沒安全感、生氣、害怕等情緒,讓許多摸不著頭緒的家長感到手足無措。

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孩童情緒發展的重要關鍵,且與掌管情緒、位在大腦底部邊緣系統的「杏仁核」有關,而杏仁核因為負責調節情緒,又被稱為「情緒腦」。根據美國醫學研究團隊的研究報告指出,經由分析掃描6至18歲學習音樂孩子的腦部MRI資料,證實學習音樂的孩子皮質層比較發達,而且能自我排解負面情緒。

對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副教授陳怡婷也曾經表示,讓孩子學習音樂能夠培養自主、協調及音樂創造能力,而且家長陪同孩子一起上課,還能增加親子情感,並增進孩子在學習時的安全感,提升親子關係。

為了不讓學習音樂變成枯燥的壓力,Yamaha音樂教室對於剛進入團體學習的幼兒就採用團體上課方式,透過律動、歌唱、彈奏等內容的學習,啟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圖/Yamaha音樂教室提供)

為了不讓學習音樂變成枯燥的壓力,Yamaha音樂教室對於剛進入團體學習的幼兒就採用團體上課方式,透過律動、歌唱、彈奏等內容的學習,啟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圖/Yamaha音樂教室提供)



因此,為了讓孩子盡早接觸音樂,有不少家長會將孩子送去音樂班。然而,對於專注力僅有30分鐘的4至6歲幼童來說,枯燥的讀譜與學習彈奏技巧,很容易讓學習倦怠期提前來臨,讓原本學習音樂是件快樂的事情反而變成壓力。

為了不讓學習音樂變成枯燥的壓力,學習方式也成為學音樂的另一個關鍵重點;例如,對於剛進入團體學習的幼兒,Yamaha音樂教室就採用團體上課方式,透過律動、歌唱、彈奏等內容的學習,啟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Yamaha音樂教室進一步說明,幼兒期的孩子聽力發展快速,透過耳朵來「聽」分辨音樂的元素,並將聽到的音樂用歌「唱」的方式表現,進而在引導與鼓勵之下「彈」出聽到、唱到的音樂;同時,彈奏的動作也能訓練孩童手部的肌肉發展。最後,將聽到與彈奏過的曲子,透過「讀」譜進行確認。

另外,為了避免孩子因處於陌生環境中而產生不安全感,Yamaha音樂教室規劃讓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強化集中注意力,也能在鼓勵之下得到成就感並培養責任心。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