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無塑家園!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環保署及各界環保團體環保署及慈心有機農業等環團共同行動。
2017年7月行政院環保署邀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及環保公民團體共同成立「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經過約6個月密集的資訊交流與多方討論,共擬「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作為政府與民間合作治理海廢問題的政策綱領。
此外,也針對「塑膠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吸管」等4項一次性塑膠製品,發布「一次性塑膠製品減量或限用時程」,建立未來12年內(至2030年),官民合作、循序漸進的長程減塑藍圖。
「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是國內首次在公共政策草擬初期,即由官方與多個環保公民團體攜手,包含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海湧工作室、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財團法人海洋公民基金會等,營造出良性互動的夥伴關係,共同面對棘手的環境議題。這個平台也提供了理性、平等、坦誠的「建設性政策對話空間」,導入民間資源與政府共同處理公共事務的責任。
慈心基金會淨塑推動總監陳立信表示,基金會長期推動保護地球、愛護生命的使命,2016年起,有感於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態的危害,全面積極推動「淨塑護生,光復海洋」的行動,基金會很榮幸與環保署及各界環保團體共同推動「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除了協助環保署落實「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的各項工作外,每兩年也會針對這份政策綱領做通盤的檢討,根據海廢變化及調查成果、計畫推動情形、政策施行成效、各界反應等等條件,來補充修正這份政策綱領,期待持續影響海洋廢棄物之利害關係人,帶動整體社會的關注與響應,以減少海洋廢棄物之產生與衝擊,善盡地球村成員的守護責任。
自2016 年起,慈心基金會整合內外資源,並求教各方產官學專家,開展海洋淨塑的可行作法。涵括匯集國內外專家參與淨塑研討會、海洋廢棄物論壇,共同探討世界性海廢議題;於全臺及世界各地進行萬人淨灘活動,兩年來超過36,000人響應參與,以實際行動淨化海洋垃圾,並將海廢數據提供予國際研究。
於校園推動淨塑教育,近2萬位校長、老師及幼小中高大同學參與;透過大型營隊、活動、講座、工作坊、出版品及網路媒體等進行宣導,影響社會人士超過5萬人;舉辦淨塑集點卡活動,約莫等於省下近 52萬個塑膠袋;同時與知名有機連鎖通路里仁公司合作,配合消費者及會員宣導,成功改善 133項商品包材,農產品改用生物可分解袋,估計一年可減掉540萬個塑膠包材。
展望未來,慈心基金會將透過「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參與多元的海廢治理對策與行動,涵括針對飲料食品器具建立重複使用的便利環境、與各縣市推廣減塑示範商圈或夜市之相關計畫、建立企業自主減塑及生物可分解包材回收分解示範系統、協助發展生物可分解產品認證法令制度及標章、建立零廢棄產品末端回收處理系統、推動校園及社會大眾淨塑教育活動、帶動民間自主淨灘及淨街,以及參與國際海廢研討會等活動,為邁向永續的無塑家園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