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食安把關 成大副教授黃志嘉獲台綜大系統創新傑出獎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18-01-20 07:20

成大光電系黃志嘉(右)副教授為食安把關。

成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黃志嘉,向來研究的都是最前瞻科技領域,因一連串食安問題,投入對日常生活有幫助的研究,開發出「智能型辨識檢測試紙」,透過儀器判讀,食物或食品有無違規添加物或藥物等殘留,幾秒就知結果。

創意發想,一舉拿下成大、中山、中正、中興4所大學組成台灣綜合大學系統「年輕學者創新研發成果選拔」首獎「傑出獎」。

黃志嘉的研究題目「綠色合成表面增強拉曼光學檢測基材與其農產食品分析用性研究」,看來學術味道十足、深奧難懂,其實他想做的很簡單,不需要專業的檢驗室與繁瑣過程,民眾就能自主為食安把關。

黃志嘉說,很多人覺得學術界做的研究離大眾太遠,質疑這些研究對日常生活能帶來什麼助益。近年來一再爆發食安問題,讓台灣社會惶惶不安,最讓他無法忍受的是,不肖商人怎麼連孩童喝的奶粉也不放過,讓他開始思考,自己每天都在做高端、前瞻性的學術研究,為何不能以專業,去做貼近大眾的研究,對日常生活以及大眾健康有所貢獻。

兩年前他開始進行「智能型辨識檢測試紙」創意研究,現已針對食品不當添加物及藥物殘留等開發出檢測試紙,試紙能辨識出80%到90%的食品添加物及農藥或藥物殘留,透過實驗室常用的拉曼光譜儀感測,只要有異樣,儀器就會顯示出訊號。該技術現正申請專利,也已尋求具公信力的第三方認證。

在既有的基礎下,黃志嘉團隊又進一步去開發難度更高的檢測試紙,要去檢測食物中潛在致癌物質的亞硝酸、測食物中的自由基,去了解肉眼未察覺的腐敗或污染,已初步證明可行。

黃志嘉透露,以前帶學生做研究,學生會覺得老師要求得太多、太嚴格,時間抓太緊,一起做產學合作後,學生發現產業界的要求更多,更仔細,每週要交報告,幾乎不給討價還價的空間,感受到業界競爭的一面。也有學生因參與「智能型辨識檢測試紙」研究,發現研究是有機會實際運用的,體會到做研究的喜悅。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