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者也需被照護 多關懷避免悲劇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照護需求越來越多,但醫師提醒,照護者若出現對事物提不起勁、沒胃口,甚至是焦慮失眠等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向專業求助。尤其是男性照護者,由於傳統社會觀念,許多人對於身心出狀況多半會選擇隱忍,一旦發生問題,往往容易造成遺憾。
近來,出現越來越多無法承受長期照顧生病家人的壓力,釀出多起悲劇!在醫師門診中就有一位70歲退休銀髮族,由於家人都必須上班,便一肩扛起照顧罹患慢性病與失智症的母親,但在進出加護病房多次後,照護者出現全身無力、焦慮失眠甚至出現自殺意念。
出現哪些行為需要注意?醫師提醒像是長時間的情緒低落、疲倦、凡事提不起興致、睡眠問題、食慾甚至是個性改變,超過2星期就要當心會有照護者憂鬱症。
根據統計,憂鬱症患者普遍壓抑的時間是1到2年,照顧者可能因為被照護者的病情惡化、加重自身壓力。雖然照護者一般以女性較多,但由於社會傳統框架加諸於男性,在多數人不願意傾吐壓力下,更需要周遭親友觀察留意,及時伸出援手,避免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