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揚佛堂結合海埔社區協會,以義剪和按摩、環保綠化關懷社區獲好評
一貫道講師侯勝覺旅居新竹友人今年三月間,提供東石鄉海埔村廿五號閒置老家,讓侯勝覺整修後設興揚佛堂,每個月第二和第四週日上午十時由侯勝覺講道,每個月一次為鄉親義剪和按摩,並協助社區環境綠美化,海埔村長曾金能和海埔社區協會理事長鄭國華歡喜結緣。
東石鄉海埔村長曾金能表示,海埔村位於朴子溪下游右岸,東、南臨溪,北接下揖、龍港,西與三家村為界,西南為永屯村;海埔村分為海埔與十戶兩個部落,為東石鄉的地理中心;海埔結莊於清乾隆年間,由鄭、曾兩姓入墾闢荒,築草寮於虞稠溪(今朴子溪)畔而居,因溪寬似海,故取名為海埔寮仔,位置在今圍潭村西北。
海埔社區理事長鄭國華指出,海埔村是個典型的農村聚落,村民的宗教信仰以祝天宮為中心;祝天宮創建於清同治四年,主祀鄭國姓,自台南開元祀延平郡王開基祖廟分靈而來,奉祀於民宅之後常現靈跡。祝天宮如有大祭典,村民必定前往開元寺及南鯤身代天府謁祖進香,祭典日期為農曆元月十五日。
民國六十年代,因氣候適宜加上農會推廣,村民乃至溪中抽砂至田裡種植白蘆筍,蘆筍因此成為主要作物,家家戶戶天未亮即趕著挖蘆筍,家中孩童亦不例外,直到上學時間才回家換裝。五、六年前蘆筍外銷量下跌加上地層下陷、海水侵蝕等因素,風光一時的蘆筍逐漸沒落至今;海埔堤防雖已於八十二年完工,但是大部分的土地仍無法復耕,只得改種雜糧或任由荒蕪。
海埔村位於朴子溪畔,屢遭水患之苦,日據時代為了防止溪水氾濫,便配合水利工程修築防水堤,因為村的南邊離朴子溪太近,未將海埔村納入防水堤工程內,使得海埔村民必須獨自與溪搏鬥;村民田地屢遭洪水淹沒或流失,迫使壯丁必須上山為人開園、製紙,賺取工資,婦人則在家種植蕃薯、大豆,照顧小孩,生活條件極為惡劣;目前人口逐漸外流至都市,村中僅剩老弱婦孺。
侯勝覺講師表示,他從稅務機關退休後,專心在一貫道興揚佛堂,一貫道在東石鄉的道親少,但是能和鄉親以公益活動結緣,鄰近村里鄉親也慕名而來,這是好的開始,他每天都從嘉義市開車來海埔村興揚佛堂,未來會安排專人進駐海埔村,為更多需要關懷的鄉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