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有機農產品品質 民代要求中市加把勁

記者李梅金/台中報導 2017-05-13 09:00

張雅旻議員(右)關切有機農業

台中市市議員張雅旻12日質詢指出,現在有機市場進入全面認證及數位化時代,相關標章資訊應公開透明,不過現在光是食品標章,就有18大項,民眾認知困難,要求市府加強輔導有機戶、有機農場、協會和合作社,及早建立友善的e化平台,讓民眾更易於上網搜尋相關產品履歷,增加消費者的信心。

農業局表示,有機標章為農委會核准認證單位審核後發證,將建議農委會統整各生產標章,並建立查詢系統供消費者查詢。

張雅旻12日在市議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業務質詢指出,5月初,行政院公佈「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讓「友善農業入法」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也是台灣推動環境友善農業的里程碑。今年,農委會為了推動友善環境耕種,提撥12億經費,補助農民使用有機肥,取代化學肥料,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市面的有機蔬菜

市面的有機蔬菜



據了解,每年全台用掉96萬公噸的化學肥料,佔整體肥料施用量的85%。過度使用化學肥料,會造成土壤酸化,嚴重的話會導致土壤內蚯蚓、溶磷菌等微生物無法生存,最終土地無法耕種。雖然有機肥比化肥平均貴上1到3倍,但推廣有機肥的使用,乃是必然的趨勢。

張雅旻表示,105年度台中市補助化學肥料總經費為39,826,894元,用在補助國產有機肥總經費為46,056,286元(面積為4.889公頃)。根據資料顯示,有關田間及市售有機農糧加工產品查驗,從104年至106年4月底止,實際抽驗458件中,有29件不合格。(包含5件農藥殘留檢驗不合格,及24件標示不合格),這樣的數據,完全不能增加民眾對有機產品的信心。顯見有機農產品檢驗的人力、物力嚴重不足。

張雅旻指出,這些年的食安危機曾出不窮,從吉園圃到食品GMP,台灣的認證機制破功,新的TQF(台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和TAP(產銷履歷農產品)⋯⋯等,光是食品標章,就有18大項,民眾認知困難。張雅旻指著手上拿的一包「有機青菜」,包裝上印著好幾個標章,說「不過就是買一包安全蔬菜而已,有那麼困難嗎?」當民眾為了擺在餐桌上的菜能吃得安心,寧願多花一些錢,購買有機蔬菜。然而,面對超市裡五花八門「有機食品」的標章,貼上「有機」的貼紙,心中充滿狐疑:真的是有機嗎?

張雅旻強調,有機市場進入全面認證及數位化時代,相關標章資訊應公開透明。要求市府加強輔導本市有機戶、有機農場、協會和合作社,及早建立友善的e化平台,讓民眾更易於上網搜尋相關產品履歷,增加消費者的信心,擴大有機農產品的市場,共同為友善環境貢獻心力。

農業局表示,為提升有機農產品品質,市府每月皆不定期針對市面上的有機農糧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進行品質與標示檢查,今年至4月止,田間及市售有機農糧(加工)品質檢驗執行54件,市售有機農糧(加工)品標示檢查則執行了159件,標示不合格數1件,不合格者可依「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檢查及抽樣檢驗結果處置作業要點」等規定,要求業者下架、改正或裁處,將持續積極查核。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