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農耕機是農民田間的重要幫手,一台機具可抵上5至10名人力,是農業社區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然而,農耕機不僅在田間使用,時常也需要穿越一般道路。但近年卻發生農耕機因「無號牌」被認定為「拼裝車」而遭沒入的事件,暴露出現行法規與農民實際作業間的落差。
市議員陳皇宇11日質詢指出,日前曾協助處理一起農耕機與民眾發生交通擦撞的案件。原以為雙方順利和解即可圓滿落幕,卻因農耕機未懸掛「農機號牌」而被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2條第1項第2款舉發,遭歸仁交通分隊認定為拼裝車,依法須「沒入並銷毀」。
陳皇宇表示,當得知農民的生財工具恐被沒入時,立即與交通局、警察局等相關單位多次討論,並蒐集相關法規與判例。經研議後確認,該類農耕機並不屬於拼裝車,最終成功避免了沒入處分,讓農民取回機具。
陳皇宇強調,目前農業人力逐年短缺,農業機械化、智慧化已是趨勢。中央法規與地方執行單位應與時俱進,釐清農機上路的相關規範,兼顧交通安全與農民權益,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
陳皇宇建議,農業局應加強宣導並推廣「農機掛牌」制度,協助農民合法上路;交通局也應主動將相關判例函知警察單位,確保執法一致;同時呼籲中央儘速修正相關法規,完善制度,讓農民安心使用農機、安心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