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交織的記憶 《潛園與新竹林恒茂家族學術研討會》登場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5-11-07 12:26

潛園與新竹林恒茂家族學術研討會開幕式。

今年適逢竹塹西門「潛園」題署170週年,新竹市政府攜手祭祀公業法人新竹市林恒茂、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以歷史與文學為經、林家與潛園為緯,7日於清華大學辦理《潛園與新竹林恒茂家族學術研討會》,邀集各領域專家學者,發表專題演講與學術論文,並分享潛園數位成果,期盼藉由跨領域對話,探討家族變遷與城市發展,帶領與會者共同追溯竹塹與林家交織的記憶。

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此次研討會共安排兩場專題演講、七篇論文發表與一場數位成果展示,內容涵蓋歷史、文學、建築、宗教與數位保存等多元面向,綜觀清代以降林家的演進脈絡與社會影響,除了梳理家族歷史,也以科技再現潛園風華,展現傳統與科技的融合成果。

文化局表示,研討會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以〈新竹林家:清代林恒茂家族的形成與發展〉揭開序幕,隨後聚焦於「家族發展史考察」,研究清代至戰後如何在政權轉移與社會變遷中調整財產經營並延續影響力,以及在文教推展與地方建構中扮演的角色。下午場次則以「重要個案研究」與「穿越潛園:歷史考掘與數位再現」為主題,從與道教發展的關聯,分析知識分子如何藉宗教拓展地方網絡;以林占梅古典詩作結合人工智慧技術,開展結合文學詮釋與數位應用的新路徑;檢視林知義透過臺日詩歌交流,呈現時代適應與在地治理的影響力。壓軸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李乾朗主講〈潛園爽吟閣與板橋來青閣、霧峰五桂樓建築之比較〉,闡述十九世紀臺灣富商巨賈崛起,文人亦競築宅第庭園,剖析清代社會思想背景與建築工藝之美。

祭祀公業法人新竹林恒茂理事長林緒發表示,「林恒茂公號」創立於嘉慶九年(1804),至今已逾二百二十載。竹塹林家發展史中最主要開拓者為林紹賢,除積極投入公益與文教建設,如捐建文廟、倡修城垣,並重修竹蓮寺、東寧宮,使其既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也是文化信仰的守護者。此後,林氏子孫持續在地方經營留下深刻印記,其中尤以林占梅最具代表性,不僅協助地方防務,息止鄉閭械鬥,且積極協辦團練,助平洋盜之亂,更以詩名遠播,留下《潛園琴餘草》二千餘首,其弟林汝梅亦曾襄贊理蕃事務與相關墾務,對城市建構貢獻深遠。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