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原則+分帳戶存錢讓我存錢第一桶金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11-03 19:30

「我這輩子都不想當上班族」,這是我在選大學志願的時候對自己說的話。

於是我選擇了電影系,出社會之後就開始過上自由接案的生活,但是我薪水浮動的幅度非常的劇烈,旺季的時候可以有10幾萬,但是,淡季的時最慘不到1萬,所以我就像是會儲糧的松鼠,用最暴力的方式存錢,因為我無法預料下個月的我能賺到多少錢,所有存錢的行為都只是「防範未然」。

在偶然的契機下,我開始使用631法則開始管理自己的錢,60%消費、30%儲蓄、10%風險規劃,在每一次薪水下來的時候,會馬上分配到不同的帳戶中,在當時我將比例原則搭配分帳戶存錢法,讓我第一次知道每一錢的「意義」與「目的」,他不再單純只是我的安全感,而是我可以知道每一分錢他的用途,這讓我在管理金錢的時候更踏實也更安心,不會有這些錢會不會突然消失不見的不安全感。

而利用這個方式,我也甚至開始不再「每日」記帳,因為當我每個月消費帳戶還有餘額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對於消費的掌握度已經越來越高,就不用再擔心自己會消費透支,所以可以把更多時間用來投資自己身上,我在當時同步開始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因為我想脫離原本的工作,雖然不用當上班族,但每次我在工作時我總感覺到「痛苦」,所以我想要拉自己一把,將大學的所學運用在自己的未來上面,當時我身兼兩份工作,下班之餘繼續拍片、剪片,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值錢,所以我希望用我的時間,去做其他有機會增加自己收入的事情。

堅持了1年半才開始有第一份收益,而頻道也慢慢轉型成功,訂閱數慢慢上升、收入也逐漸的增加,但我依然堅持用分帳戶與比例原則的方式去分配自己的收入,很多人認為這件事情很複雜,但對我來說每當我開啟不同帳戶的時候,我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思維,讓自己了解這個帳戶裡面的錢對於來說可以做怎樣的運用。

到了現在,我依然維持著這樣的理財方法,在投資的部分也獨立帳戶管理,利用專款專戶的方式管理不同的金錢,除了避免消費透支之外,也可以避免自己投資過頭而押上全部的身家,也因為養成這樣的習慣,讓我知道,其實管理金錢不用有太花俏的方式,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也可以累積屬於自己的財富。

【閱讀更多文章請至:財富覺醒 世代大不同-理財周刊25周年慶專題系列

--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