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危機引爆廚餘大戰 「泓橋」3小時去化技術化解桃園危機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25-10-28 12:57

非洲豬瘟(ASF)疫情警報再度拉高,中央為防堵病毒傳播,二度宣布延長豬隻禁宰運並禁止廚餘餵豬,使全國各縣市政府面臨史無前例的「廚餘大戰」。當多數縣市因廚餘去化問題焦頭爛額,甚至傳出台中出現垃圾場露天堆置廚餘的亂象時,唯有桃園市能從容應對,順利解決每日超過100噸的家用廚餘,而這背後的關鍵力量,正是位於桃園市觀音區的泓橋環保科技公司。

泓橋環保科技公司董事長張永煬28日受訪時指出,早在2019年,行政院長蘇貞昌為防範非洲豬瘟暫時禁止廚餘養豬時,桃園市就已憑藉泓橋全國唯一的自動化廚餘大量去化專利技術,成為全國防治非洲豬瘟的典範。這項獨步業界的技術能讓每批量廚餘在短短3小時內完成去化熟成,並轉化為農民喜愛的有機肥料,泓橋環保也因此項成就榮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的殊榮。

泓橋環保科技公司獲「國家產業創新獎」,時任經濟部長王美花頒獎表揚。

泓橋環保科技公司獲「國家產業創新獎」,時任經濟部長王美花頒獎表揚。

面對這次的非洲豬瘟疫情,各界高度懷疑廚餘為主要的感染源。當行政院26日再度祭出禁令,宣佈延長豬隻禁宰運和禁餵豬隻廚餘10天,各地為廚餘去化無計可施之際,泓橋環保再次成為桃園市政府穩住陣腳的磐石,讓桃園環保局在這波「廚餘大戰」中能夠從容面對。

張永煬說明,泓橋環保與中興大學共同合作,歷經長達18年的研發才成功商轉。他們利用獨家酵素、副資材、多項自動化專利設備,打造出一套全程無汙染、零碳排的處理系統。更重要的是,在轉化階段就能有效抑制廚餘的酸臭味,從根本上解決了環保難題。

泓橋環保科技公司董事長張永煬。<br />

泓橋環保科技公司董事長張永煬。

這項循環經濟的典範,不僅將廚餘變廢為寶,還兼顧了環境保護與農業需求。去化過程中產生的有機營養液,經高溫殺菌蒸煮後,可轉化成無汙染的液體飼料,成為養豬戶的新選擇;而固態廚餘轉化而成的有機肥料,則能實質降低農民的種植成本,完美體現了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模式。

然而,面對全國性的廚餘危機,泓橋環保的承載力也接近極限。張永煬指出,以泓橋目前的設置規模,每日最高可去化100噸廚餘,在政策施行後,單日去化量已達到80噸。他坦言,考量到酵素與副資材調度、人力彈性及預留容量等因素,目前已接近滿載運作,暫無餘力協助其他縣市解決廚餘問題。針對媒體傳聞可協助台中解圍,張永煬明確否認,強調除非各縣市能立即投入建廠,才有機會在半年內完成試車及商轉。

泓橋環保公司目前的設置規模,每日最高可去化100噸廚餘。<br />

泓橋環保公司目前的設置規模,每日最高可去化100噸廚餘。

面對台灣非洲豬瘟可能惡化成「廚餘大戰」,張永煬嚴肅地提醒,將廚餘掩埋或送進焚化爐焚燒都是治標不治本,不僅會衍生諸多疑慮,更可能造成焚化爐損毀,屆時引發的將不只是廚餘去化大戰,而是更棘手的垃圾去化大戰。他以整廠技術輸出的經驗評估,增設新廠並完成試車最快也需要半年時間。因此,他呼籲中央及地方政府應提早規劃,將這場危機轉化為新契機,讓台灣有機會轉型為淨零排放、隔絕疫情的「有機農業島」。

泓橋環保公司目前的設置規模,每日最高可去化100噸廚餘。<br />

泓橋環保公司目前的設置規模,每日最高可去化100噸廚餘。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