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議員張碩芳27日於議會質詢中,播放一段來自日常垃圾車的語音,詢問副市長及多位局處首長為何種族語。現場一度熱議,多數人卻誤認為客語或日語,最終經原民局長證實為「阿美族語」。張碩芳指出,這現象揭示了現代都市中母語文化逐漸被忽略的深層問題,她強調,智慧城市的發展,不應只追求科技與系統,更應傾聽文化的聲音。
針對原住民族語傳承,張碩芳點出都會區的明顯困境。她表示,桃園市現有53班族語學習班,但人口密集的桃園區僅有5班,開課比例僅約9%,遠低於原鄉地區。更甚者,桃園區族語保母僅2名、參訓幼兒僅3名,顯示都會區的傳承明顯不足。建議原民局應在桃園區設立「都市族語推廣據點」,並結合社區大學與學校課後課程,推動成人共學,讓語言真正回歸生活場域。

園市議員張碩芳質詢消防局長龔永信。
有關公共安全議題,張碩芳關注桃園區高風險工廠的消防管理。她指出,桃園市列管784家高風險工廠,其中桃園區佔112家為全市第三多。令人憂心的是,桃園區一年內火警案件成長達21%,其中冷凍倉儲業是主要高風險區塊。
張碩芳呼籲消防局加速改善進度公開透明,並應導入物聯網偵煙系統與AI即時預警機制,推動設立「智慧消防示範區」,落實工廠防災與安全管理,避免自治條例淪為口號。
在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業務方面,張碩芳聚焦於「桃園市民卡APP」的數位化進程。她肯定2.0版本在功能與介面上有所提升,逐步朝「市府服務入口」整合,尤其新增的「長青學苑線上報名」與「E指通申辦連結」是數位轉型重要基礎。然而,市民卡APP推行已逾十年,累積下載量僅30餘萬次,實體卡發行量已破2百萬張,但數位化仍落後於市民需求。

桃園市議員張碩芳質詢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廖修武。
針對行動支付整合問題,張碩芳指出,受限於中央金流法規,目前僅能透過五大平台轉接,導致支付功能未能完全整合。她建議市府應積極與中央協調法規鬆綁,同時優化系統介面,導入「市民互動積分」與「個人化推播」等功能,以提升市民黏著度與便利性。
張碩芳總結,從族語教育、消防防災到智慧服務,每一項施政都與城市溫度息息相關。期許桃園成為一座科技與文化並行,既現代又有記憶的「真正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