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於10月16日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以再生醫療勾勒臺灣未來」研討會,會中包括日本再生醫療創新論壇(FIRM)委員長崛清次博士、全球再生醫療CDMO龍頭之一Minaris Advanced Therapies日本總監坂東博人博士,以及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陳佩利等,共同探討再生醫療產業鏈結與合作新模式。
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林世嘉執行長指出,全球再生醫療市場正以驚人速度成長,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需求持續攀升,AI與機器學習技術則成為製程優化關鍵。預估至2033年,先進治療CDMO市場將達345.3億美元。林執行長強調,台灣擁有完善醫療體系、市場需求、健全法規環境及優秀專業人才四大優勢,並提出六大策略建議:建立跨部會協作與彈性監管體系、推動永續支付制度、強化研發與人才培育、促進跨國臨床試驗、培養跨域與法規專才,以及建構產業生態與CDMO聯盟,助台灣再生醫療躍上國際舞台。
Minaris日本總監坂東博人博士則指出,北美再生醫療市場規模高達44億美元,是亞太地區的十倍,台灣應把握此契機加速國際布局。他表示,Minaris可在細胞製程尚未成熟時提供日本或歐洲廠域的技術支援,並透過全球CDMO網絡確保製程順暢與成本效益。台灣企業可利用橫濱基地的「Intra-transfer」模式快速銜接美國市場。此外,日本經產省已投入330億日圓建設CDMO設施,Minaris與湘南I-Park共同推動「租賃型CPC」模式,協助台灣業者以合理成本完成自主管理與製造,加速全球布局。
日本再生醫療創新論壇(FIRM)委員長暨VC Cell首席技術長崛清次博士表示,日本再生醫療市場雖僅佔全球約3%,但隨著iPS細胞技術的進步,市場正穩健成長,眼科領域年複合成長率達6.2%,已有五項產品獲准上市。VC Cell與iPS細胞研究基金會合作,運用MAHOLO雙臂機器人自動化細胞製備與移植,使高侵入性手術轉化為注射型療法,並與美國FDA及多國合作開發。他強調,結合台灣臨床能量與日本iPS技術,雙方合作將加速驗證與商品化,打造再生醫療跨國合作新典範。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副署長陳佩利表示,政府已將再生醫療列為國家策略性產業,自2022年《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通過以來,已有27家公司申請租稅優惠、投入再生醫療相關領域,目前全台再生醫療產值已達新台幣66億元,並有4家企業成功上市。未來,政府將透過經濟部生物科技產業推動小組(BPIPO)持續深化臺日合作,強化國際接軌。
▲由左至右: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林冠宏會計師、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李財坤執行長、日本再生醫療創新論壇(FIRM)委員長暨VC Cell首席技術長崛清次博士、Minaris日本總監坂東博人博士、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陳佩利副署長、台北醫學大學何弘能總顧問、財團法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林世嘉執行長
台北醫學大學何弘能總顧問則指出,台灣若要讓再生醫療邁向國際,需具備全球視野與策略思維。與製藥大廠合作時,必須先釐清法規依據、智慧財產權及市場定位三大要素,方能有效布局。他強調,自動化與AI是推動再生醫療國際化的重要動能,可提升製程效率與臨床競爭力。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林冠宏會計師則從投資角度分析,投資人除重視創新性,也關注市場潛力與法規遵循。台灣上市櫃CDMO公司達20家、市值逾新台幣一兆元,顯示法規明確帶來正向效應。他指出,具PIC/S GMP認證的製造能力、清楚的出場策略(IPO或M&A),及平台型技術的潛力,都是投資人關注焦點。
工研院生醫與材料研究所陳瑜帆副組長表示,工研院正積極推動「一次到位」(Right First Time)與「綠色製程」概念,結合國內臨床資源以加速臨床試驗進程。他建議可在工研院建立試量產(pilot production)機制,並提供放大生產(scale-up)相關技術諮詢,協助業者在產品開發初期即導入量產思維,縮短從研發到商業化的時程,加速再生醫療產業鏈成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