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壓力是成長的卡關 中醫轉骨療法突破青少年身高瓶頸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5-09-25 16:50

隨著演藝圈男偶像身高動輒突破180公分,不僅是家長,就連青少年也非常關注自身身高。台灣19歲男性和女性身高在亞洲國家中分別排名第四、第五名,落後給中國、南韓。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陳藝文指出,診間常遇到因成長落後同齡而尋求協助的案例。她分享一位國二男生身高僅150多公分,由於父母的身高均不足170公分,但在他強烈企圖心與中醫協助下,經過轉骨調理、改善作息與運動多管齊下,如今升上高一,身高已超過170公分,仍持續療程以期再提升。

陳藝文副主任提醒,6歲以上兒童若身高低於生長曲線圖中第3百分位,或每年長高幅度小於4到5公分,即已進入「轉骨前期」警訊,建議先到小兒科檢測骨齡與生長板狀態,同步透過中醫調養及早介入,為成長打好基礎。

陳藝文副主任指出中醫轉骨將體質調整至最佳狀態,激發長高潛能。(手指處為百會穴)

陳藝文副主任指出中醫轉骨將體質調整至最佳狀態,激發長高潛能。(手指處為百會穴)

中醫觀點中,長高需要五臟六腑共同協作,其中又以脾、腎、肝最為關鍵。腎為「先天之本」,代表遺傳潛力;脾為「後天之本」,負責營養吸收;肝則主導氣血流通。若飲食失衡、久坐不動或情緒波動大,可能導致脾腎虛弱、肝氣鬱結,進而影響骨骼發育。中醫轉骨療程即著重調理這三臟腑,將體質調整至最佳狀態,才能善用長高的「本錢」。陳藝文副主任指出,轉骨最佳介入時機是第二性徵開始發育時,例如女孩胸部隆起、男孩聲音變粗。此外依循男女體質差異,用方也截然不同。「男性以腎為先天」,治療著重補腎氣、強筋骨;「女性以肝為先天」,則以養肝血、調月經為主。根據個人體質調配處方,才能對症下藥。

居家常做五款伸展運動,可促進長高潛能

居家常做五款伸展運動,可促進長高潛能

現代青少年普遍面臨過敏體質、晚睡、肥胖、同儕與學業壓力等問題,都是轉骨阻礙。陳藝文副主任強調需先排除這些不利因素後,再進行體質調養。臨床上會先在督脈與關節處以拔罐祛濕去滯,再選用湧泉、懸鐘、百會、太衝等穴位進行針灸。若孩子怕針,則可改用貼灸或雷射針灸,有溫通經脈的作用。一期療程約為3到6個月,並依據個案療效滾動調整。

常見轉骨方藥材包括有健脾胃補腎氣的狗尾草、補肝益血的當歸、疏肝解鬱的柴胡等。菊花與枸杞可按1:2比例煮成600cc茶飲,有助養肝明目。陳藝文副主任提醒,菊花性偏涼,女性月經期間應避免飲用,以免導致經血運行不暢、加劇腹痛等不適感。

「聯新國際醫院」中醫診治裡常用的轉骨方藥材<br />

「聯新國際醫院」中醫診治裡常用的轉骨方藥材

為促進長高潛能,診間治療之外,陳藝文副主任提供五個簡易居家伸展運動:1.梳脅肋 - 兩手位於胸前,往外爬梳的動作,疏肝理氣、促進胸腹循環。2.雙手托天理三焦 - 自然站立,雙手交扣上托至頭頂以上,促進氣血運行。3.背後七顛百病消-- 兩腳腳尖踮起再讓腳跟輕輕落下,可活絡脊椎。4.坐姿體前彎 - 雙腳左右張開,身體前彎貼近床面,以伸展大腿後側肌肉。5.抱腿蹲 - 蹲下以雙手抱膝,上半身貼大腿緩慢站起,強化下肢肌力。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19歲前為骨骼發育關鍵期,之後生長板逐漸閉合,增高空間有限。陳藝文呼籲長高成效取決於孩子本人的意願與積極度,家長不宜過早或過度進補,以免造成性早熟,反而抑制身高發展。她強調透過評估骨齡與體質,並搭配正確作息、飲食與運動,善用中醫轉骨療程,才能在黃金期內發揮最大長高潛能。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