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辦理毒災實作演練,提升業者災防韌性。
為提升桃園市毒性化學物質災害的應變韌性,環保局於7月21日、7月28日在中壢區龍江市民活動中心,以及7月31日在桃園區建國雲林市民活動中心舉辦「114年桃園市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聯防組織實作訓練」。此次訓練共邀集桃園市525家地區性聯防組織業者參與,課程內容包含事故案例解析、無預警演練、個人防護裝備實作與兵棋推演等,透過多元實務操作,強化業者在災害發生時的自救、互救及區域聯防應變能力,進一步強化平時備災的實質量能。
環保局顏己喨局長表示,自市府於去(113)年10月公告施行《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並由環保局於今(114)年2月公告「爆裂物先驅化學物質」為第一批高風險場所共13家。另針對工廠危險品達管制量一千倍以上之高風險場所,市府依自治條例要求相關業者依規設置防爆設備、申報消防改善方案,並設立第三方火警通報系統等安全設施。在本次地區性聯防組織業者中,同時也是自治條例公告之工廠危險品高風險場所為287家,涵蓋率高達54.7%,市府管制策略具前瞻性且務實有效;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1至6月本市工廠及倉儲火災共發生28件,較去年同期37件減少近24.3%,顯示透過法規與管理機制,已有明顯防災成效。
桃園辦理毒災實作演練,提升業者災防韌性。
顏局長指出,真正有效的防災來自於平時的預防與管理。桃園市除強化八大運作行為(製造、輸入、輸出、運送、販賣、使用、貯存、廢棄)之監督外,自114年1月至6月止,已完成189家業者通聯測試、274家化工原料輔導訪查、98家危險品專案稽查、3場次法規說明會、30家現場輔導作業,截至目前已查獲違規案件23件,裁罰金額計234.6萬元。另外,環保局也運用化學品流向查核、資料比對與災害風險分級等方式,提前掌握潛在風險,建立毒化物動態監控系統。
環保局表示,市府將持續推動高風險場所的自主管理與自主巡檢制度,輔導業者依規定定期檢視化學品操作與設施安全。同時也強化跨局處聯防合作,整合消防、環保、工務等單位資源,提升災前預警、災中應變及災後復原的整體效能。期望透過源頭控管、業者落實日常巡檢及聯防組織運作,逐步建立桃園在地穩健的化學品災害防線,守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