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半導體設計巨擘 Arm Holdings(ARM)最近公布了2025 財年第二季財報。雖然整體營收與每股盈餘符合市場預期,但對下一季財測偏保守,加上宣布加大自製晶片的投入,使得投資人產生疑慮,盤後股價重挫約13%。
在這次財報中,Arm 第二季營收達10.5億美元,與預期的10.6億美元相近;每股調整後盈餘為 0.35 美元,也符合市場共識。不過,公司對第三季的展望顯得較為保守,預估每股盈餘為0.2至0.37美元,中位數略低於分析師預估的0.36美元,這也反映出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壓力。
最令人矚目的消息,莫過於Arm宣布將投入資源製造「自家晶片」。這是對其長期以來「授權IP給晶片廠」商業模式的重大轉變。CEO Rene Haas 表示,公司將製造小晶片(chiplets)與完整解決方案(solutions),作為現有「運算子系統(CSS)」的延伸,未來將整合更多硬體與軟體來協助客戶。
這項策略的背後,意在強化Arm在AI時代的競爭力。隨著AI與雲端應用蓬勃發展,晶片設計愈來愈複雜,提供更完整、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能協助客戶縮短開發時間並提升性能。不過,這也意味著Arm可能將與目前的主要客戶如Nvidia、亞馬AWS直接競爭,勢必引發市場震盪。
雖然Arm希望藉由自製晶片提升營收與利潤率,但這條路並不輕鬆。開發一顆先進AI晶片的成本可高達 億美元,還需要配套的伺服器硬體與軟體支持。如果投資無法轉化為實質產品,將可能侵蝕公司利潤。此外,市場也擔心 Arm 這樣的轉型會導致與客戶關係緊張。
儘管此次財報後股價受到短期壓力, Arm轉型自製晶片是順應AI時代浪潮的關鍵舉措。這或許會讓獲利短期承壓,但若能成功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晶片,Arm 不僅能提升利潤,也能加深與終端客戶的合作關係。
▲ARM安謀控股周線圖(圖片來源:C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