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旅居加拿大六十一歲患者,右側腰部合併腿酸腿麻痛了20年,加國醫師診斷為椎間盤突出,今年4月間回國省親,家住台中的她,經人介紹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找骨科主任陳建甫看診,診斷為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以「正前開式」為患者置換人工髖關節,手術當天即可走路,住院兩天即出院,患者回到加拿大後,日前寄航空信件感謝陳主任,解決困擾她20年的腰痛。
患者表示旅居加拿大數十年,兩年多前因右腿疼痛就診家醫科,因加國制度規定所有病情需先經由家醫科醫師看診,因核磁共振檢查亦有輕度椎間盤突出,開始漫長的復健治療及藥物治療。雖然治療兩年沒有起色,但加國家醫科醫師認為核磁共振上椎間盤突出為輕度,尚不需手術治療,故未繼續轉介至骨科醫師手裡診治。
旅加患者腿酸痛20年 求助員榮醫師妙手回春解決腰痛之苦
4月間患者回台,找陳建甫主任看診,陳主任安排患者接受X光檢查,發現患者髖關節嚴重損壞、半脫位,建議採用近年來國際間日漸受到重視的微創「正前開式」人工關節置換術。
陳主任說,傳統髖關節手術多由後側或旁側進入,需切開大量肌肉與組織,術後疼痛與復原期較長;而正前開式手術則從髖部前側進行,利用肌肉間隙進入關節空間,不需切斷肌腱,術中出血量少,術後疼痛低、恢復快,多數患者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
此外,正前開式手術因不破壞主要肌群,術後關節穩定性更高,脫臼風險也相對降低,尤其適合活動需求高或希望快速回復日常生活的患者。這種手術方式對醫師技術要求高,需透過特殊訓練與手術經驗累積,陳建甫主任已完成多例成功案例,深受病患肯定。
患者手術後第一天就能下床靠著輔助器行走,住院兩天就出院。患者回加拿大後,上週特地寄航空信到員榮感謝陳主任手術精湛,信中寫到「手術後困擾她20年的腰痛在術後第2天神奇不見了。」
陳主任解釋,患者的情況是因髖關節病變導致代償性腰痛,長期髖關節損壞如半脫位,會造成行走或站立姿勢不平衡,這類患者會無意識地改變重心或姿勢來減輕髖部疼痛,長時間下來反而導致下背部肌肉、韌帶與脊椎結構代償性負荷增加,進而出現慢性腰痛。手術後髖關節恢復穩定與對稱,身體力學重新調整,腰部壓力減輕,自然疼痛改善。
此外,手術後骨盆傾斜與脊椎排列恢復正常,髖關節半脫位常導致骨盆歪斜(如一邊較高或前傾),進一步影響腰椎的排列,引起肌肉緊繃與椎間壓力不均。髖關節重建後,骨盆回到水平位置,脊椎壓力釋放,腰部不適也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