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肝火旺盛長青春痘? 西醫用科學證據教你正確肌膚照護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5-02-21 18:35

立春後開始出現痘痘與敏感發紅的高峰。傳統中醫認為臉部不同區域的痘痘反映了五臟六腑的狀態,例如「額頭長痘」被歸因於心火旺盛、「下巴長痘」則與腎火相關。行醫多年之後,發現傳統醫學的「節氣」確實不能忽視。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網路委員會主任委員,資深皮膚科醫師宋奉宜表示,依照多年皮膚鏡的肌膚監測證據顯示,發現這些現象確實有具體的解剖學和生理學依據。了解這些證據可以幫助民眾找到更有效的護膚方法。

傳統觀點與現代科學的結合

中醫認為人體內外密切相關,例如脾濕影響肺臟,進而外顯為鼻部紅疹或濕熱酒渣鼻。同樣地,「額頭長痘」被解釋為壓力導致心火旺盛,「兩頰長痘」與肝火有關,「下巴長痘」則可能反映腎火旺盛或經期失調。這些智慧源自於古人的觀察歸納,現代科學證據則提供了更細緻的補充解釋。

臉部皮膚的胚胎演化來源分為外胚層和中胚層。額頭、兩頰、下巴等部位的表皮均來自外胚層,前二者真皮主要由神經嵴細胞衍生,下巴真皮則是神經嵴細胞和部分中胚層結構共同發育而成。這些胚層來源影響了後天皮膚的結構特性,包括皮脂腺、汗腺分布及表皮厚薄等,決定了不同區域對環境刺激和護膚品吸收的反應。

皮膚鏡提供的科學證據

1. 額頭:

將皮膚放大50倍的影像中,可以清楚看到皮膚清潔前後的變化。清潔後,額頭表皮呈現略為平坦的十字格狀紋路,而不是臉頰皮膚常見的飽滿放射性紋路,這正是「額頭皮膚較薄」的證明。另外,原本堵塞的表皮顆粒在清潔後減少,真皮層因清潔後的代謝加速,深層堵塞顆粒也逐漸浮現,進一步證明了「皮脂腺密集且分泌旺盛」的典型表現;這就是「T字部位容易出油」的原因。

2. 兩頰:

同樣將兩頰皮膚放大50倍觀察,經過正確護理之後表皮逐漸恢復飽滿放射性紋路,與解剖學上「兩頰皮膚相對較厚,汗腺和皮脂腺分布均勻」的描述相符。真皮層影像中,原先受到刺激出現微血管膨脹猙獰的情況,也能漸漸恢復穩定,細毛也能重新生長。「兩頰血管豐富,容易因情緒或環境變化而泛紅」的結構,就是肌膚監測據以治療酒糟肌與敏感肌的科學證據。

3. 口周與下巴:

口周與下巴同屬「T字部位」,同樣具有皮脂腺活躍分泌的特性;但與額頭不同的是,這些區域的皮膚結構更厚一些。由於表皮較厚,口周和下巴更容易因堵塞而在圍經期或上妝後出現堵塞的紅腫型青春痘,真皮較厚則使這些部位的粉刺通常比額頭更為深層。

透過50倍放大的皮膚鏡影像,可以清楚觀察到這些特徵:經過正確滋潤使角質迅速乳化代謝,表皮堵塞顆粒得以迅速代謝,同時紅腫發炎的真皮部位也因此緩解,呈現穩定且健康的膚況。

如何根據科學特性進行肌膚照護?

了解不同區域的皮膚特性後,我們可以採取針對性的護理方式。例如,針對額頭出油問題,可以溫和清潔去油,但必須避免使用去角質功能,以免損傷較薄的皮膚。對於容易泛紅的兩頰則選擇長期監測有舒緩功效,不會誘發為血管增生的保養成分。下巴與額頭一樣溫和清潔代謝,但不需要太擔心角質移除後會產生薄弱問題。

這些基本原則,如果加上持續的顯微照相,以肌膚監測技術提供更直觀的科學證據,就能夠更準確且適當地使表皮獲得清潔,不刺激真皮血管,獲得前述圖象的恢復表皮紋路,減少堵塞顆粒卻又同時舒緩發炎的結果。以科學證據照護皮膚才是有效改善皮脂分泌與角質代謝的最好方法。

結語:科學照護打造健康肌膚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皮膚的油脂分泌、汗水排出以及角質層的乳化過程,也會因溫度、濕度、節氣變化甚至體內狀態的波動而受到影響。只要依據科學證據掌握即時的膚況,就能針對不同區域的皮膚需求,採取最準確且針對性的清潔與護理策略。透過了解額頭、兩頰、下巴等部位的生理結構與功能,同時結合實時的肌膚監測,民眾就能擺脫迷茫,用科學方法悉心呵護每一寸肌膚!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